饒斌(1913年-1987年)
改革開放后,“重新出山”擔任第一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的饒斌,作為分管汽車行業(yè)的最高領導者主持設計了振興和發(fā)展中國汽車工業(yè)的長遠戰(zhàn)略。
在中國轎車工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上,饒斌以其特有的對中國和世界汽車產業(yè)的理解,在國內轎車的選點與整體布局、與國外公司的合資合作談判、轎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等方面都作出了正確的判斷與選擇,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并在中國汽車企業(yè)與大眾等外國汽車公司最初的合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建國初期的1950年代建設一汽,到“文革”動亂的1960年代建設二汽(東風),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汽車企業(yè)開始對外合作的過程中,饒斌貢獻出了全部智慧和生命,無愧于“中國汽車之父”的稱譽。
耿昭杰(1935年-)
從1985年開始,作為一汽集團的當家人,耿昭杰所作出的貢獻巨大。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通過“不停產、不減收”,成功地完成了解放牌卡車的垂直換型,結束了“30年一貫制”的國產卡車固有形態(tài)。
1988年,在決定一汽未來發(fā)展的轎車上,針對資金短缺、沒有大批量轎車生產經驗等困難,耿昭杰獨辟蹊徑,選擇德國大眾作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采用“技貿結合”的方式,引進奧迪100,先建設一個年產3萬輛的“先導廠”,用國產奧迪100擋住進口,進而與德國大眾建立了合資企業(yè)——一汽-大眾,為一汽集團在新時代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塊基石。
陸吉安(1933年-)
1987年,上海桑塔納轎車零部件國產化陷入困境,時任上海市經委副主任的陸吉安 “臨危受命”,出任上海汽車工業(yè)總公司總裁,兼任上海大眾汽車公司董事長和桑塔納轎車國產化辦公室主任。
在資金嚴重匱乏、基礎工業(yè)落后、人們質量意識淡薄等諸多不利背景下,陸吉安開創(chuàng)性地通過設立“國產化基金”、在零部件布點上大打與地方保護主義相對的“中華牌”,并嚴格堅持國際高標準的質量水平,不搞“瓜菜代”。
1989年,桑塔納轎車的國產化率上升到60.09%,1993年突破80%,到陸吉安離任的1995年,高達86%,為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胡茂元(1951年-)
從1980年代初的上海拖拉機廠廠長,到上汽集團副總裁兼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直至上汽集團總裁、董事長,豐富多彩的職業(yè)生涯使胡茂元的能力在歷練中升華。
作為全新一代“海派”企業(yè)家的代表,胡茂元具有寬闊的國際化視野。在執(zhí)掌上汽集團之后,胡茂元不僅完成了與德國大眾續(xù)簽上海大眾的合資合同、與通用和柳州五菱一道建立上汽通用五菱,繼續(xù)推進了與兩個原有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關系;而且成功地聯(lián)合收購韓國大宇(與通用)、并購韓國雙龍、牽手英國羅孚等,特別是在積極推進與南汽集團的全面合作中,表現出真正做強做大中國汽車企業(yè)的宏圖大志。
哈恩(1926-)
早在1980年代初,大眾集團董事長卡爾·H·哈恩就強調,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市場,進入這個市場是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目標。
在上海大眾項目談判之初,大眾碰到財務困難,一度停止全部對外合作項目,但唯獨沒有關上通往中國的大門。在具體問題上又碰到雙方利益沖突,彼此沒有經驗,又沒有依據可參考等困難,哈恩都一一打破僵局。
哈恩與中方共同選擇了股比50對50的合資模式,完全是基于合作公平的角度提出的創(chuàng)意,后來成了整車項目對外合資的原則性條件。由于哈恩的遠見卓識,大眾成為中國汽車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
墨斐(Phil Murtaugh)
從1996年擔任上海通用執(zhí)行副總經理,到通用中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再成為上汽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到任職克萊斯勒亞太區(qū)CEO,墨斐在中國的職業(yè)生涯色彩斑斕。
通用汽車在中國有一段“墨斐版”的輝煌:不但建立了整車合資企業(yè)——上海通用,而且獨創(chuàng)性地合資組建了泛亞技術中心;不但實現了上汽通用五菱的三方合作,而且進行了在煙臺、青島和沈陽等地的跨地域重組。
在上汽,墨斐為集團的海外生產經營、業(yè)務拓展、全球采購,乃至解決海外勞資糾紛等都留有寶貴的經驗。
一年多前,在轉投克萊斯勒出任亞太區(qū)CEO后,墨斐強調最多的就是克萊斯勒在中國的本土化,并為積極尋找合作伙伴殫精竭慮。
施密特(Erich Schmitt)(1946年-)
作為奧迪公司負責零部件采購和中國事務的執(zhí)行董事,埃里希·施密特自1997年開始負責中國事務,直到2006年10月調任西亞特公司董事長。從奧迪A6(C5)是否該加長,到如何提高奧迪的國產化率,到奧迪A4(B6、B7、B8)的引進,到進口車與國產車并網銷售,以及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的成立等一系列合作的關鍵問題上,施密特憑著他對中方合作伙伴的了解、對中國事業(yè)的感情、對雙方利益平衡點的準確把握、有效的溝通能力和頑強的韌勁,乃至他在奧迪公司所擁有的地位和權力,總能與中方對手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為奧迪保持在中國高檔車市場上的領導者地位,為一汽大眾成為中國惟一成熟的高檔車制造基地,做出了重要貢獻,并贏得了中方合作伙伴的高度信任和尊敬。
服部悅雄(1943-)
早在1970年代初,服部悅雄剛剛加入豐田汽車,就開始了與中國汽車產業(yè)界的交流,堪稱是中外汽車產業(yè)合作中外方第一人。一口流利的漢語、在中國度過的青少年時代,特別是30年來積累的高端“人脈”,都成為服部為豐田在中國打開局面的基礎。
2002年8月29日,豐田與一汽簽署了全面合作協(xié)議。此前,服部悅雄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促成了當時國內汽車界的最大重組——“天一重組”。
2004年9月6日,廣州豐田正式掛牌并同時動工建設,這表明豐田在中國的汽車合作事業(yè)進入全面發(fā)展階段,服部悅雄歷經30多年的努力與貢獻再次凸現出來。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