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現(xiàn)年63歲的莫厭學是貴州省雷山縣人,出生于制作蘆笙的苗族家庭,子承父業(yè),傳承發(fā)揚蘆笙制作技術,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成為貴州省首位苗族蘆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為了蘆笙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他打破了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祖訓。
【同期】莫厭學
【解說】現(xiàn)年63歲的莫厭學是貴州省雷山縣人,出生于制作蘆笙的苗族家庭,子承父業(yè),傳承發(fā)揚蘆笙制作技術,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成為貴州省首位苗族蘆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為了蘆笙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他打破了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祖訓。
【同期】莫厭學
以前,我的父親那輩就是說,蘆笙(制作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有這個規(guī)定的,到了我這一輩的時候,又傳給女的了,又傳給外姓人了,你看這個楊家,李家,還有學校那邊朱家,張家,都傳了。
【解說】莫厭學從17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蘆笙制作,在幾十年實踐中,他不僅繼承了先輩的蘆笙制作技術,還自行摸索出一套新的制作方法,尤其對蘆笙的音域做了重大擴展,不僅將蘆笙從傳統(tǒng)的6音擴展到24音,更使蘆笙的音質更加圓潤。
【現(xiàn)場同期】試音
【同期】莫厭學
我是第四代了,以前他們做的只是6管(蘆笙),到了我這一輩,發(fā)展到現(xiàn)在,搞到24個管了,24管也就是24個音,還不斷發(fā)展。
【解說】蘆笙為西南地區(qū)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在貴州各地的苗族村寨里,每逢過年過節(jié),苗族民眾都會舉行蘆笙會,以吹蘆笙跳蘆笙舞來慶祝節(jié)日,蘆笙是苗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征,是苗族民眾的思想紐帶和精神支柱。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苗族村寨里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學習賺錢不多的蘆笙制作技藝。莫厭學告訴記者,蘆笙制作技藝歷來都由師傅親手教授,無文字資料留存,且技藝考究,傳承比較困難,F(xiàn)在能熟練制作蘆笙的藝人已越來越少,精湛技藝后繼乏人,面臨失傳的危險。
為了將一手的技藝傳承下去,他不僅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祖訓,讓妻子、女兒以及女婿都學習蘆笙制作,更把技藝傳給了外族人。如今的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年帶出15名徒弟。
【同期】莫厭學
老伴和我兩個,兩個兒媳,兩兒子,就6個了,又是兩個女兒就是8個了,加一個女婿就是9個,我們現(xiàn)在這個叫做蘆笙制作坊,我們家有9個人在做(蘆笙)。
【解說】如今的莫厭學已開始通過電腦來對蘆笙進行校音,從他手中制作出來的蘆笙做工精湛、音質圓潤,已遠銷東南亞各國和歐美等地。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學習蘆笙制作技藝,讓傳統(tǒng)的民族手工技藝得以傳承和不斷發(fā)展。
(楊承鴻 文勝龍 貴州雷山報道)
關鍵詞:貴州 苗族 技藝
分類名稱: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