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關于所謂楊紅櫻等作家200萬元地震捐款的說明
昨天下午接到《燕趙都市報》記者侯艷寧的電話,告訴我在“新浪”博客上有一篇文章,對麥家、楊紅櫻和我三個四川作家在5·12地震后發(fā)起為重建災區(qū)鄉(xiāng)村學校的捐款行動的真?zhèn)翁岢隽藦娏屹|疑,希望采訪一下,我當即給予了盡可能詳盡的說明,同時將阿壩州教育基金會負責人和阿壩州教育局長的電話給了記者,請她第一時間向對方求證,她采訪的結果,我想大家應該能夠從《燕趙都市報》上看到。
當時正在參加四川作家的四本有關抗震救災紀實文學首發(fā)和研討的會議,沒有太多考慮這件事情,會后回到家中,才上網(wǎng)看到這篇博文。更看到網(wǎng)友們幾乎一面倒的、似乎已經(jīng)作了定論的眾多跟帖,群情洶洶之下,不禁內(nèi)心悲涼。最后,還是覺得有必要對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一個交待,而不是出具一張基金會的發(fā)票那么簡單——因為至少有一個網(wǎng)友已經(jīng)預設了結論,說如果楊紅櫻出示了收據(jù),也可能是跟某些方面串通了提供的偽證,是事后補上的。如此一來,便遠遠超過了正常的質疑,而成了一種預設的構陷。但無論如何,還是覺得自己有責任把這件事情前后的經(jīng)過寫出來,公之于眾。澄清嗎?我想不止是澄清。證明嗎?也只能向未曾預設結論、只是質疑著什么的人來證明。
前些日子,我曾私下對朋友說,什么時候寫篇《募捐記》可能很有意思,因為在這件事情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我們這個社會結構中,民間的、自發(fā)的社會公益行動如果要按照發(fā)起者的意愿正常施行,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個中原因,并不是有誰在有意阻礙,更多還是體制性的問題,仔細探究一番,有很多東西既值得將來還要從事此類活動的民間人士或機構深思;在政府方面,如何順應這種潮流也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且,民間的意愿與行動如何與政府相互協(xié)調(diào)也還是有一個巨大的空白地帶。我說,寫一篇《募捐記》或《捐建記》就是想探討這樣一些問題。沒有想到,這樣一篇博文讓我的這個寫作提前了,并且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想法,而是一個真誠的說明。
地震發(fā)生時,正在寫作長篇小說《格薩爾王》,然后,寫作就中斷了。成都這個城市,短暫的慌亂結束后,人們已經(jīng)行動起來,當下就有朋友打電話來約去獻血,也有朋友相約開始籌集食品、飲水之類,自己開著車去往災區(qū),因為都江堰、什邡、綿竹等災區(qū)道路能通,距成都市區(qū)也就幾十公里到百多公里的距離。沒有什么崇高的想法,只不過是當此大難,每個人不做點什么,自己的心中就無法平靜。所以,我在媒體上說過,我們不是去幫助災區(qū)蒙難的人們,是在幫助我們自己的心靈。這些天里,私下還和朋友們談論,看還能做點更有意義的什么事情。這時,接到人民文學出版社邀請,希望有災區(qū)的作家去參加他們在北京舉行的圖書義賣活動,而我和麥家一方面人在四川,算是災區(qū)作家,同時,我們兩個人都有書在他們出版社出版,所以,希望我們能夠出席。于是,就約了麥家一起去北京。當時,成都雙流機場客機已不能正常起飛,主要供運送救災物資和人員的飛機起降。我便開了自家的車(不是公車)到重慶,再從重慶轉飛北京。重慶《課堂內(nèi)外》雜志的朋友不但代我們買了機票,還親自開車到高速路口迎接、給我們帶路,當天晚上飛到北京。
在開車去重慶的路上,麥家告訴我,后座上的包里有20萬現(xiàn)金。他說,出發(fā)前他帶著這筆錢去紅十字會(也許我記憶有誤,總之是國家的大型的基金會,從國家民政部就查得到的那種)捐款,后來沒捐,因為他想知道捐款的投向。但對于一個大型的基金會來說,這筆錢是筆小錢,馬上要定向,不可能。于是,他就把錢帶到了車上。他說,要么,我們自己干吧。
有了這個想法,在成都去重慶三個多小時的路上,我倆一邊輪換開車,空出來的人就給一些朋友打電話,看看朋友中多少有些經(jīng)濟實力的是否愿意參加進來,也就是看看這件事情有多大的可能性。應該說,當時那種情境之下,得到的都是比較積極的回應。所以,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
第二天,參加完在北京的義賣,我倆又在住處(社科院招待所)討論這件事情,覺得災后鄉(xiāng)村學校的重建可能會有困難,希望除了我們自己出一點錢,也動員朋友們來參與此事,希望在這方面能有所貢獻。這時,《成都商報》的一個記者給我們一個消息,說正在韓國訪問的我們四川作家楊紅櫻也有意捐款,當時我們倆就說應該把她也拉進來,由我們四川三個作家共同來發(fā)起這個行動。打她電話卻不通,后來很曲折地跟她聯(lián)系上了,她說確實要捐,并表示非常高興能共同發(fā)起這個活動。記得她說:“很高興你們倆做這件事情沒有忘記我。”
這時,我們?nèi)齻人的捐款一共就有了45萬。他們各20萬,我父母兄弟都在農(nóng)村,負擔較多,量力而行,出5萬。按照過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的經(jīng)驗,這筆錢已經(jīng)夠建一所希望小學了。當時就想,何不多建幾所。所以,就給這個行動想了一個很大的名字:“災后鄉(xiāng)村學校重建計劃”。并且不止是想到了建學校,還想到了這一所或幾所學校建成后,我們還要繼續(xù)為這些鄉(xiāng)村學校多做些事情,比如師資培訓、貧困學生資助、學校圖書館的充實、組織較高水準的人(包括我們自己)去學校支教等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