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收費公路權益轉讓存在不少問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潘曉軍:為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經營性的公益事業(y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但也有些企業(yè)并未真正投入資金搞建設和開發(fā),而是把國家寶貴的公路資源、土地資源等作為牟取暴利的工具,有的在取得公路項目建設經營權后,以權益轉讓名義,違規(guī)高價將項目轉讓,從中牟取暴利;有的是違規(guī)低價獲取項目經營權,再違規(guī)延長收費期限和提高收費標準;有的自有資金分文未投,完全利用銀行貸款搞交易。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出有關部門在開放建設市場后,對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收益水平、權益轉讓、資金來源等方面的法規(guī)建設和監(jiān)督管理不到位,社會資源被少數人用來牟取暴利。
審計署已建議交通部對收費公路權益轉讓進行專項清查,對其中不合規(guī)問題要盡快糾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記 者:審計結果中提到了“特權車”、“人情車”,為什么關注這個問題?
潘曉軍:目的在于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公平。國家規(guī)定,軍車、執(zhí)行任務的警車等可以免交車輛通行費。但一些地方交通部門違規(guī)擴大減免范圍,通過發(fā)放“免費卡”、“公務卡”、“減繳證”等,減免了一些單位和個人應繳的車輛通行費。甚至少數車輛通行費征收機構還以收費權作交易,謀取小團體利益,擾亂收費秩序。這不僅造成車輛通行費大量流失,也影響了政府形象和社會風氣。
記 者:群眾反響比較強烈的城市道路收費問題是否涉及?
潘曉軍:本次審計調查也關注了城市道路收費問題。按現有規(guī)定,公路由交通部門管理,城市道路由建設部門管理。目前,上海、廣州、成都、長春、太原、哈爾濱等大中城市都有收費的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收費存在的問題與收費公路相差不多,也存在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強制征收車輛通行費、截留挪用車輛通行費、運營管理不規(guī)范等問題。如國家規(guī)定,不得將車輛通行費平攤到所有車輛強制征收。但有的城市自1993年以來,對該市及臨時進市車輛,無論是否在貸款修建的道路上行駛,均收取車輛通行費。截至審計時已征收170多億元。
記 者:審計查出問題是否得到糾正、整改?
潘曉軍:截止目前,審計查出的大部分問題已得到糾正。特別是交通部對收費公路存在問題的整改高度重視。交通部黨組先后10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先后三次召集相關省市交通廳局負責同志研究整改意見,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xié)商,共同推進整改工作。同時,交通部積極完善法規(guī),已出臺3個文件,規(guī)范收費公路管理、清理違規(guī)減免車輛通行費等,正在起草規(guī)范車輛通行費使用等數項法規(guī)。
記 者:2006年開展的收費公路審計調查,為什么2008年才公告?
潘曉軍:收費公路審計調查涉及全國18個省(市),其中,審計署投資司直接調查了北京市收費公路的建設運營管理情況,這項工作于2006年底結束,但審計結果對外公告有一個嚴格的程序。首先,審計調查結果涉及的主要問題和整改情況,要充分征求交通部和18個省(市)政府的意見,這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尤其是各地對審計發(fā)現問題的整改需要一定的時間。其次,審計署內部有嚴格的審核程序,也需要時間。因此,從審計結果公告稿起草至發(fā)布,需要較長時間。
記 者:這次收費公路審計調查與以往的建設項目審計相比有很多不同,收費公路審計調查的關注點有哪些?
潘曉軍:近幾年,審計機關大力開展效益審計,即在檢查真實、合規(guī)基礎上,更多地關注投資的效益問題,包括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效益主要是從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和諧建設方面進行分析。
本次收費公路審計調查重點關注的是“政策法規(guī)、規(guī)劃決策、投資體制、運營管理、投資效益和社會公平”等六個方面,分析現行收費公路政策、法規(guī)和管理是否到位,對能源資源的配置和管理是否合理;企業(yè)是否嚴格執(zhí)行國家相關政策,加強項目建設和管理;政策的實施是否注重社會公平、環(huán)境保護等,所反映的問題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