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話筒”獎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在2007年度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頒獎典禮上,天津電視臺李明娟主播的《天津新聞》獲得電視播音作品獎,李明娟因熒屏而耀眼,因《天津新聞》而成為津門“品牌”。然而這位“金話筒”獎得主卻說:“我認為自己并不比別人高明多少……我并不是一個聰明人,很平凡很普通,我需要正視我自己,因為不聰明我就要很努力,我需要很謙虛,只有自省才能清醒!
并不比別人高明
記者:據(jù)說你最早走上主持人這條路緣于大二參加天視《走向金話筒》欄目的招考,而現(xiàn)在終于拿到“金話筒”獎了,領(lǐng)獎的時候,對這種巧合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慨?
李明娟: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巧合,也是一種機緣吧。之前參加初賽、復(fù)賽,一輪輪下來心都是提著的,拿這個獎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個人榮譽,而是天視綜合實力的標(biāo)志。所以我知道獲獎時很緊張,上臺領(lǐng)獎時反倒很平靜,沒有特別激動。
記者:“金話筒”獎帶給你最多的是什么?
李明娟:壓力!因為我還比較年輕就拿到這個行業(yè)非常重要的一個獎項,我會反思——以后我該怎么做?這個獎對于我既是一個新的起點,同時也要求我要達到一個新的高點。我并不比別人高明多少。這次參評,我看到報名者中很多實力雄厚的前輩,從他們身上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這也是我獲獎的另一大收獲。如果把獲獎當(dāng)作一個“分水嶺”的話,之前我嚴謹隨性各占一半,之后我可能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上,要對得起這個榮譽。
表面平靜見功力
記者:有人理解新聞主播是照本宣科的“播報員”,你怎么看?
李明娟:新聞主播的反應(yīng)能力要超過自己的語速,這樣才能一氣呵成,這種反應(yīng)能力并不是一張嘴就有的,尤其是時政新聞,能一字不錯念出來也需要知識的積淀;對于社會新聞,你若不了解新聞背后的事態(tài),就會影響播報時情感的準(zhǔn)確表達;而對于醫(yī)藥、科技類新聞,如果對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一竅不通,不可能拿過來就讀。播音員作為播報終端,還需要他(她)能準(zhǔn)確表達每個記者所提供的風(fēng)格不同的稿件,這些都是需要基本功的。實際上越是花里胡哨的越能糊弄人,見功力的往往是表面很平靜的東西。
記者:《天津新聞》因為內(nèi)容的嚴肅性,會不會使播報方式也很嚴肅?
李明娟:傳統(tǒng)的播音是以“播”為主,單向的、宣講式的。大概十年前提出了“說”新聞的概念,它追求與觀眾的平等交流,但對于政策性較強的時政新聞,“說”新聞會比較困難,因為涉及一個權(quán)威性需要保證的問題。
自省才能清醒
記者:觀眾對你屏幕形象的評價是“容貌端莊大方,穿著簡約得體”,生活中也要時時保持這種狀態(tài)嗎?
李明娟:有一次我到津匯廣場買護膚品,售貨員看到我猶豫了一會兒問,你是李明娟嗎?我說是,她“啊”一聲后說——化妝品的威力真是大。∥揖趩柿税胩,上節(jié)目得化妝,而我的皮膚對化妝品過敏,所以常常會冒豆豆,這樣平時我就很少化妝,沒想到觀眾很在乎主持人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看來以后出門得化妝,這也是對自己、對觀眾的一種尊重吧。
記者:我想起你前年夏天資助的一個貧困大學(xué)生,做這件事,會讓你的內(nèi)心有什么感受?
李明娟:這是我前年在《每日新報》上看到的一條消息,那個女孩考上的是我的母校師大英語系,她父母均是盲人,家里很貧困,新報呼吁讀者為她捐款。我想以我的能力,與其把有限的錢攤得到處都是,還不如徹底幫一個人。我算了一筆賬,孩子一個月生活費400元一大關(guān),一年學(xué)費4000元,這樣加起來一年大概需要資助八九千元,另外她上學(xué)可能和家里聯(lián)系還需要一部手機,那再加1000元,最后決定一年資助一萬元,已經(jīng)資助兩年了。做這樣的事情,心情特別好,幫別人是在成就自己,說明我是有力量的!
記者:你的座右銘:認真做事,老實做人!為什么這么重視這句話?
李明娟:這是剛上班時一位老者告訴我的——要做事先做人!我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聰明人,我需要正視我自己,因為不聰明我就要很努力,我需要很謙虛,只有自省才能清醒。
新報記者 曹文雨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