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2日電 與惡搞登不上大雅之堂相比,潮流界的另一大關鍵詞“選秀”,早就在各大媒體上運轉得熱火朝天,選秀現象顯然已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電視臺紛紛推出了自家的選秀節(jié)目,似乎要想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就必須走上選秀之路。
選秀節(jié)目眾多,但把古典名著與流行趨勢嫁接起來的“紅樓夢中人”還算是電視選秀中的先例,在我看來,這場全民選秀最大的意義莫過于擴大了原著《紅樓夢》的影響,其次才是選秀演員如何吸引觀眾眼球,或是電視劇如何上位的問題。
在更多人把“紅樓選秀”的關注點放在“秀”上的時候,他們大概已經忽略了最初的宗旨“選”。大部分人可能覺得“紅樓選秀”是當下最流行的節(jié)目形式的模仿、跟風之作,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沿襲了舊版“紅樓”的做法,僅僅因為當年還沒有“海選”這個詞匯。如果硬要與“超女”、“好男”作比較的話,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之前參賽者的角色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而因為《紅樓夢》是一部戲,參賽角色間自然而然就有了聯系,這不僅增加了選秀戲劇性,無形中還調動起了觀眾參與的積極性。
縱觀最近幾個周末夜,有超過百分之五的觀眾坐在電視機前,對選秀舞臺上這些希望出演原著的年輕男女們進行評頭論足,很明顯這場具有娛樂和商業(yè)意味的電視選秀很符合大眾的胃口,一方面收視率領先于同檔節(jié)目,官方網站更有累計數億人次的瀏覽量,另一方面還連帶了87版《紅樓夢》拍攝地大觀園的門票收入翻番。
87版《紅樓夢》之所以影響了一代人,很大程度是因為它有與原著氣質十分貼合的演員,據了解,當年《紅樓夢》劇組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分派三個小組,奔赴全國各地,尋找符合原著人物形象的演員,照現在的情形那簡直稱得上是全民海選。而為了讓拍攝更終于原著,導演王扶林前后用了六年時間,把精心挑選的青年演員放在頤和園里集訓,從讀書、授課到切身體驗大觀園的生活情境,才塑造出一批形象和氣質接近原著的人物,歷盡艱辛終特別于拍出了被觀眾認可的紅樓夢。所以“選”角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電視劇成功與否的關鍵,于是“紅樓夢中人”也成了新版《紅樓夢》能否一炮成功、原著能否更加廣泛傳頌的要素。
有人將這場選秀活動評作“將嚴肅的名著改編演變成滑稽的商業(yè)行為”,無可厚非電視節(jié)目或多或少會帶有做秀的成分,但一味將經典束之高閣、保持其完整性是毫無意義的,經典只有被更多的觀眾認知、認可后,才能發(fā)揮它數百年流傳下來的價值。試想在選秀中,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如數家珍般地談論《紅樓夢》中的人物時,一眾寶玉、黛玉、寶釵們在舞臺上輕而易舉地展示書中的文言詞藻時,這算不算將原著發(fā)揚光大?
央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用傳統(tǒng)手法拍了四大名著,也應該允許后來者用與時俱進的方法再次嘗試。對于“紅樓夢中人”,是電視選秀潮流的大勢所趨,也是一次宣傳原著的大好機會,我們應當心平氣和地注目它的運行軌跡,并報以支持,而不是毫無來由地去抨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