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著名影評人、北大教授戴錦華,將于今日起至本月25日做客SMG藝術人文頻道《世說新語》,講述全球電影、評說中國大片。談到正在熱映的賀歲巨片《投名狀》,她直言這是“想象力枯竭的版本”。
大片只重資本缺想象力
上世紀最后20年,中國電影持續(xù)滑坡,電影觀眾經(jīng)以每年7%%-15%%的速度下滑。在經(jīng)歷了下滑危機等一系列艱辛考驗后,《集結號》、《投名狀》、《長江七號》等一系列大片紛紛涌現(xiàn),中國電影現(xiàn)在似乎進入了復興的階段。
不過,戴錦華直言,中國觀眾所能看到的中國影片,無外乎大片而已!皣a(chǎn)電影年產(chǎn)能達到300部,是非常高的產(chǎn)量?墒怯^眾在影院中一年能看的,大概最多三十部,占總量的十分之一。其余的80%%則需用心尋找,利用專業(yè)身份才能看到!
在她看來,中國觀眾集體欣賞的這些大片,唯一的共同特征就是奇觀文化!坝^眾進入影院是被鋪天蓋地的廣告所驅使,看到的也是被巨額金錢堆砌出來的奇觀。我和很多朋友的共同感覺是,到影院看大片總體效果不錯,視聽感受非常強烈豐富,但當我們走出影院,卻突然發(fā)現(xiàn)一片空白,有一點被欺騙的感覺。”
戴錦華指出,對這一現(xiàn)象最直接的解釋就是,這些電影的邏輯與全球化時代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邏輯高度吻合。“大片的宣傳和觀眾在影院中獲得的滿足,來自于成千噸的銅液、無以計數(shù)的菊花、煉鋼爐里多少噸爐灰制作出來的鎧甲等。電影仍在,藝術卻不在了。電影成了資本的獨舞,想象力也就難免要枯竭了!
《投名狀》審美動力不足“我以為電影的美,用著名的電影美學家克拉克爾的說法,是巨大與細微的美,是一個不能夠用肉眼身體直觀去捕捉的美!贝麇\華說:“電影所獨有的美,本來也是由大資本所支撐,讓電影捕捉營造展示出來,去震撼人心。但現(xiàn)在恰恰相反,它已經(jīng)蛻變成了明信片似的美,一種相當矯情和脆弱的美!
戴錦華以正在熱映的賀歲大片《投名狀》為例,批評中國大片“審美動力不足”!啊锻睹麪睢凡坏狈ο愀垭娪疤赜械幕啬c蕩氣、義薄云天的兄弟情誼,甚至連廣告詞中所說的兩個男人爭一個女人的故事也沒有。”她說:“故事中被理想感召的人成了十足的蠢人,人們高喊的竟是‘搶糧,搶錢,搶地盤’!
從《英雄》到《黃金甲》再到《投名狀》,中國的大片貌似都有一個愛情線索,但戴錦華將之統(tǒng)稱為“沒有愛情的愛情故事”!澳切⿶矍橐稽c超越性都沒有,主人公不會為了愛情去犧牲現(xiàn)實邏輯,犧牲野心和欲望。愛情成了花邊點綴,是多余的贅物!
戴錦華認為,《投名狀》唯一的可取之處在于“古代戰(zhàn)爭的場面足夠飽滿和酷烈”,“但作為一個不是想象力飛揚,相反,是想象力枯竭的版本,它甚至沒能給觀眾構造一種只有從電影中才能獲取的美。”
記者|干琛艷|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