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球員到教練的思考
從球員到教練,王寶山曾經(jīng)歷過長時間的痛苦思考。至今他還記得1990年中國隊訪問新西蘭時發(fā)生的一個小插曲———
“ 比賽那天,開準備會前全隊集體散步。我和謝育新看見一哥們,頭上戴著用報紙疊成的帽子正在刷墻。”下午在球場上,又看到了那個油漆工正和自己的業(yè)余球隊一道做準備活動,動作業(yè)余、腳法粗糙。“可比賽一開始,我發(fā)現(xiàn)不會踢球的是我們”,王寶山不明白了,“我們早上6點就起床,一天三練,可人家花那么點時間訓練就比我們強”?那時候,王寶山就琢磨出一個現(xiàn)在無人不知的道理———中國足球訓練和比賽脫節(jié)。
對這件事,王寶山有一個特形象的比喻:“有的人字雖寫得很漂亮,但寫文章卻狗屁不通;有的人字寫得像蚯蚓,但寫的文章卻很華麗!辈粌H要寫好字,還要寫好文章,也就是從那一刻起,王寶山萌生了要做一名好教練的念頭。如今近20年過去了,他說他一直在路上,正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不愛麻將愛《論語》
王寶山這個人的確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他看任何事物似乎都想看清本質(zhì)!斑@幾天我迷上臺球了。”王寶山至今不會打麻將,“斗地主”還是被隊員逼著學的,臺球也不是行家里手。不過這幾天,他從斯諾克世錦賽中看出了名堂:“我覺得斯諾克比賽告訴我很多道理,比如何時可以冒險?在哪些區(qū)域可以冒險?怎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自從當了教練,王寶山就把《孫子兵法》放在了枕頭下面,很多年里,他常在晚上聆聽古人的教誨,很多段落熟讀后至今印在腦子里,一些名句更是張口就來。在他眼里,不論是臺球還是足球,都跟《孫子兵法》是那么吻合,因為體育比賽也是戰(zhàn)爭。
王寶山喜歡從國學精華中汲取營養(yǎng)。前幾年他費了很大勁淘到了一本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論語別裁》,該書對《論語》的認識很深。讀了這本書,王寶山在與朋友交流時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告訴我,什么是文化嗎?”周圍的人好像誰都知道,又好像誰都說不清楚。王寶山說:“文化就是‘規(guī)矩’。”比如穿西裝不能配旅游鞋,比如喝咖啡不能用勺喝,還有運動員不能抽煙喝酒……這些都是規(guī)矩,也都是文化。他認為,一個人受過高等教育不等于有文化,把中國球員劣跡斑斑歸結為他們沒讀過書,那就走向了誤區(qū)。
至于王寶山自己,他畢業(yè)于西安體育學院,常戲稱自己為“王學士”,但他從不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文化。只不過他始終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對社會、對事業(yè)、對家庭,都是如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