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姚明,沒有易建聯(lián),中國男籃在賽前就已經(jīng)繳械了。雖然臨時加上了三位外援做茴香大料,加點滋味,但沒過多久,中國男籃還是像一桶被沖泡過多次的方便面,變得軟綿綿。
原因相信大家都清楚。這是過去半年內中國男籃的第36場比賽,除去吃喝拉撒睡和趕路倒時差的時間,也就剩不下多少了。這樣的強度,年輕點的還好說,估計李楠這樣的老將,基本被練成廢人了。于是很多人告假不來參加國家隊比賽,順便歇歇腳。再說就算拼了也打不過人家,加上是場商業(yè)比賽,沒必要拼命。CBA聯(lián)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萬一受點傷什么的,犯不著。默契藏在心里,慵懶掛在臉上。內線讓霍華德可著勁兒扣,咱在外面蒙個三分就行。跟發(fā)著狠來回沖刺的魔術隊相比,中國男籃隊員們大多數(shù)時間像是出來遛彎兒的。
不過這個論據(jù)也有些讓人懷疑。從身體情況上看,霍華德和特克格魯分別打了美洲和歐洲錦標賽,一個夏天也沒怎么閑著,強度更比咱們的熱身賽大得多。若是為了聯(lián)賽而保留,更說不過去,這本身就是NBA的季前賽,人家打這么玩命,不也是為了飯碗嗎?由此看來,咱跟人家NBA球員相比,差得不僅僅是身體和技術,恐怕思維也有些差距。中國球員承受的壓力太少,總是在不知不覺地放松中逐漸滑向墮落。我們習慣性地將責任歸咎于籃協(xié)的日程安排,歸咎于其他客觀因素,卻忽略了對自己的要求。而NBA的生存法則卻不聽取任何借口,每個人都無比珍惜在場上的每一分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正因為如此,NBA球員往往能夠在高水平對抗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競技狀態(tài)。從場上看,一個阿羅約依然能打得國家隊后衛(wèi)線頭昏腦脹,我們比去年的世錦賽又進步了多少?那么這半年滿世界跑碼頭唱堂會式的拉練,又有多大的意義?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只有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更加辛苦地完善技術,才可能有更大的進步。陪太子讀書并不是什么悲劇,重要的是,在陪讀過程中學點東西。
(李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