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山七月二日電 題:苦莫過于分離 樂莫過于團圓
——訪東山島“寡婦村”唯獨健在的一對臺胞夫妻
作者 謝漢杰
聞名海峽兩岸的福建東山島銅缽“寡婦村”中,新中國成立前夕被抓去臺灣的一百四十七名青壯年現(xiàn)健在的僅有十八人,當年去臺回鄉(xiāng)定居人員中健在的只有三人;當年村里的百余名“活寡婦”如今也只剩下十八人;尤其是去臺回鄉(xiāng)定居人員三人中,原配老夫妻都健在的就只有黃拱成和林美桃一對了。
“也許,若干年后再也找不到他(她)們啦!”“寡婦村”展覽館館長黃鎮(zhèn)國說。筆者來到“寡婦村”,走訪了“寡婦村”中唯獨健在的這對臺胞夫妻。
在康美鎮(zhèn)銅缽村路口,一幢綠樹環(huán)繞、建筑面積達三百多平方米的三層樓房,庭院內種滿奇花異草,環(huán)境優(yōu)美,這就是回鄉(xiāng)定居臺胞黃拱成先生的家。踏入客廳,映入目簾的是一臺彩電、墻上掛著的中國地圖、桌上放著的多種書報,現(xiàn)年八十七歲的黃先生和八十三歲的妻子林美桃正在讀書看報,一見來了客人,便熱情地讓坐端茶。
“唉!往事不堪回首。真沒想到一去夫妻就分離近四十年!”黃老先生談起當年去臺灣的往事,連聲感嘆。黃先生早年畢業(yè)于廣東某大學,妻子林美桃畢業(yè)于龍溪師范學校,當時兩人在本縣從事教書工作。打聽到在臺灣教書薪水高、待遇好,一九四九年七月他告別己懷孕四月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與幾位同學結伴赴臺灣,做中學老師。
好不容易等到了年底學校放寒假,他迫不及待準備買船票趕回家與親人團聚,誰料到臺灣當局宣布戒嚴令,斷絕與大陸通航通郵通商。聽到這個消息,黃先生痛心、自責:要知這樣,到臺灣賺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當時,在臺灣的黃先生還不知道,他的家鄉(xiāng)遭受了一次大劫難:一九五0年五月十日,潰敗的國民黨殘余部隊從東山島上抓走了四千七百多人,當時只有二百多戶的銅缽村就被抓走了一百四十七名男性青壯年,村里留下了百余名婦女。從此,銅缽村又多了一個飽含酸辛的名字“寡婦村”。
“苦,莫過于分離!秉S先生感慨,他在臺灣近四十年孤身一人,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他經常跑到海邊,望著海峽西岸的東山島,想念家鄉(xiāng)的妻子、兒子及雙親,盼望早一天回鄉(xiāng)與妻兒團圓。
回首往事,坐在丈夫身邊的林美桃說,獲知丈夫去臺灣不能回來的消息,她當時傷心地哭了好幾個月;后來東山解放了,政府和鄉(xiāng)親們對她一家關心照顧,孩子也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丈夫還在臺灣,音信全無。
轉眼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她才驚喜地收到丈夫托人從臺灣輾轉寄來的書信。一九八七年十一月,臺灣當局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黃先生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見到了分離三十八年的妻子。此后,他每年回鄉(xiāng)探親一、二次,一住就是二、三個月。二00五年,他回鄉(xiāng)定居,與老伴頤養(yǎng)天年。
“樂,莫過于團圓。”黃先生說,“過去在臺灣孤身一人過日子,無滋無味。現(xiàn)在可好了,在家鄉(xiāng)多熱鬧。 辈栌囡埡,他喜歡在家庭院里“拈花惹草”,或到村里買菜、散步。逢年過節(jié),他樂意幫助左鄰右舍寫春聯(lián),為鄰里的新居題寫“匾額”;兒子、女兒兩家人歡聚一堂,同享團圓的歡樂,更是讓黃先生和老伴樂得合不攏嘴。
目睹家鄉(xiāng)六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發(fā)展,黃老先生說:“現(xiàn)在,兩岸往來十分方便,有機會我想帶全家人去臺灣看看!(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