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權者不斷操弄本土或族群意識,并設定各種管制等人為障礙以圍堵限制跟大陸市場的交流,但那些認定“世界是平的”的臺灣民間商人,早就跳脫限制,設法突破執(zhí)政當局號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經貿鎖島政策,在全球化經濟的現(xiàn)實中全面擁抱大陸市場。
其實,臺灣民間高漲的本土意識并不能等同于要跟大陸兵戎相見的“臺獨”主張。根據前面引述的《天下》雜志調查,在統(tǒng)“獨”議題上,民進黨執(zhí)政后,希望維持現(xiàn)狀的民眾增加一成以上,從52%增加為63%;而支持“獨立”或統(tǒng)一的人都約13%,且較六年前降低6%。這顯示臺灣在統(tǒng)“獨”議題上,極端的人減少,而中間的人增加了。
當問及臺灣民眾是否應開放兩岸政策,有55.5%的人認為應大幅放寬或政府應完全不要管,20.3%的人認為維持現(xiàn)狀即可,只有6.7%的人認為應該緊縮,這顯示民間非常支持放寬對大陸市場的種種限制。
總之,大部分臺灣人希望臺海兩岸能維持和平的現(xiàn)狀,并透過經商、旅游、文化等熱絡的民間交流活動,讓彼此間的認識不斷深化。
中國大陸由1980年代鄧小平全力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呈現(xiàn)跟臺灣反向的社會氛圍,尤其是胡錦濤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后,對臺政策進行重大策略調整——“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雖然在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獨”的主權問題上不做任何妥協(xié),但改采“和平發(fā)展”兩岸關系的方式,以感性訴求的政策——“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向臺灣民間伸手示好。
應順應兩岸民眾心愿
除了與多年舊敵國民黨和解,還推出讓臺灣水果零關稅登陸大陸、送臺灣人民“團團”“圓圓”熊貓、持續(xù)推動包機、經貿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加強兩岸人民聯(lián)系和共同利益的“攻心術”。
當年一顆進口的美國蘋果在臺灣要用四斤米來換,今天臺灣人早就透過基因改良的高科技農業(yè)技術,享受甜美新鮮的各種本地生產溫帶水果,而且高品質的臺灣水果還因大陸的零關稅政策而出現(xiàn)新的商機。
再以臺灣的宏碁電腦為例,該企業(yè)便因很早在大陸布局,利用大陸豐沛低廉的勞動力為后盾,積極搶攻全球化市場,而今成為頂尖的世界級知名電腦品牌。
近年來大陸娛樂事業(yè)蓬勃,許多臺灣歌手、主持人或演員便在對岸找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也為華人娛樂圈創(chuàng)作出更豐富多彩的影視音樂作品。
政客因選票的考量或者操作族群對立的議題,或者持續(xù)筑高貿易壁壘,然而,要為臺灣果農或其他產業(yè)帶來新活力的有遠見政治家,除了應摒棄消極對抗的舊思維,更應重新以雙贏的思考模式,順應兩岸人民群眾的心愿,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處理現(xiàn)在與未來的兩岸問題,這才是人民之福,對促進亞洲整體區(qū)域的繁榮及穩(wěn)定也大有助益。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