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梁金生的祖父梁廷煒1949年護送國寶赴臺,留下歷史記載:第二批文物1949年1月6日運出,9日到基隆,共計1680箱……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80周年院刊上可以看到,這段歷史被冠以充滿感情的標題,故宮館藏國寶“從此分兩地”。梁金生的家族也因為護送國寶赴臺“從此分兩地”。然而談到兩赴臺灣的經(jīng)歷和與‘臺北故宮’同行的來往,他說:“沒有陌生感。甚至兩院入庫人員的工作服都是藍色的,管理文物辦法、文物包裝模式也不約而同,‘臺北故宮’的文物編號依然保留北京故宮‘天地玄黃’的原序列。兩岸專業(yè)人士源出一家,都繼承了建院初期一致的工作方式與風格!
梁金生認為,兩岸“故宮人”在學術(shù)研究、文物管理等方面給彼此提供方便,交往得很愉快。“如果沒有政治的干擾,少些荒謬的動作,兩岸故宮能充分共享資源,對學界將是福音”。
“臺北故宮”屢遭“獨”手
此次臺有關(guān)當局修改‘臺北故宮’組織條例,不僅刪除“寶物來自北平故宮”等內(nèi)容,還將“加強對中國古代文物藝術(shù)品之征集、研究、闡揚”改為“加強對國內(nèi)外文物及藝術(shù)品的征集、研究、闡揚”,“去中國化”的意味非常明顯。
“臺北故宮”遭遇“獨”手干擾不只這一次。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謝郁女士指出,臺當局幾年前曾試探將“故宮”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還要將“故宮”一分為二成“臺灣館”和“中國館”,把館藏文物也一分為二成“臺灣文物”和“中國文物”……這些動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企圖抹掉中國印記,割裂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lián)系。
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教授說,臺當局拿“臺北故宮”做文章由來已久。因為“臺北故宮”是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標志!叭绻f,‘中華民國’的法律文件是法律層面的標志,那么‘臺北故宮’就是文化層面的標志。李登輝時期幾次‘修憲’都不敢觸動,但如今民進黨當局妄圖通過‘憲改’從法律層面上搞‘臺獨’,要在故宮文物上配套搞‘文化臺獨’,這是非常觸動我們民族情感的”。
徐博東認為,“我至少去過3次“臺北故宮”。每次都看到很多臺灣青少年在參觀!_北故宮’文物給臺灣青少年以‘我是中國人’的巨大影響,激發(fā)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而這些都是‘臺獨’分子不愿意看到的,他們要從根上讓臺灣青少年忘掉自己是中國人的事實!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