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4日電 九二一大地震后,臺灣南投前魚池鄉(xiāng)水社村長黃瑞榮只能在日月潭畔開小吃部賣面。在好友建議下,他研發(fā)出很有特色的“阿榮邵族面”,竟一炮而紅。
踞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日月潭畔開設“阿榮邵族面”及民宿的黃瑞榮一直在日月潭畔開小餐廳,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倒塌。由于湊不出錢來,他只能原地搭帳棚經營小吃,賣的是一碗新臺幣三十元的面條。
日月潭經營鴻賓休閑渡假旅棧的葉國梁說:“賣面要賣到何時才能重建?”建議他研發(fā)邵族特色餐才能賺錢。
黃瑞榮想起一名親妹妹小時候過繼給邵族人,邵族人擅長料理山豬肉,曾經吃過以吃剩山豬肉湯頭煮出的面特別好吃,開始著手研發(fā)。
他摸索出要領,采用新鮮大骨熬湯至少兩小時,再用特制山豬肉、自制醬筍等入味,煮出的面好看又甘爽不油膩,另配合邵族喜愛的黑色系,訂制黑色系陶碗,以自己名字加邵族名取名“阿榮邵族面”。二000年開張后,一碗面就要八十元。
不少觀光客看到招牌,都被吸引登門,黃瑞榮把原本簡單的面融入邵族故事,更是吸引人,生意越來越好。曾有許多游客回味無窮專程再來日月潭,有一名臺北縣淡水人跑了多趟,希望在淡水開一家連鎖店。
黃瑞榮說,他又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以日月潭產的吳郭魚,用紹興酒加紅燒方式,推出“紹興鯛”,利用魚池鄉(xiāng)特產七種香菇做出“養(yǎng)生面”,生意更旺。
二00六年,黃瑞榮原地重建完成,還推出民宿。他憑著邵族面東山再起,不少親友都在傳述他的“一碗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