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輪替后的四年,是臺灣政壇上充滿矛盾的角色轉換期。一言以蔽之,民進黨以“在野黨”的心態(tài)“執(zhí)政”,國民黨則還是以“執(zhí)政黨”的心態(tài)擔任“在野黨”,雙方?jīng)_突不斷!皣鴷敝袆t增加了親民黨、臺灣團結聯(lián)盟兩股新勢力,重大議題上的合縱連橫成了政黨運作的重要課題。
2004年:逛“凱達格蘭夜市”去
2004年的“大選”,對“執(zhí)政”四年的民進黨而言是“政權保衛(wèi)戰(zhàn)”,對在野的泛藍陣營而言則是雪恥的反擊。這次選舉中,連戰(zhàn)宋楚瑜搭配,代表泛藍陣營挑戰(zhàn)陳水扁與呂秀蓮,也就是形成所謂“割喉戰(zhàn)”的局面。
這一年我22歲,大學馬上就要畢業(yè)了。在大學階段,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已經(jīng)具有投票資格與經(jīng)驗,對于選情的關注并不是很熱烈,因為許多離家住校的同學不愿意只為了投一張票,特別跑回戶籍所在地。我學的是政治學專業(yè),這也是我第一次“大選”投票。我投了連戰(zhàn)。
其實2004年選前,對兩組候選人的預期屬于實力相當。民進黨握有行政優(yōu)勢,但其四年的表現(xiàn)也讓許多民眾對連宋寄予厚望?删驮谶x舉前一天,“3·19槍擊案”突如其來;第二天,連戰(zhàn)宋楚瑜以不到3萬票的差距再次敗給陳水扁。毫無疑問,這起槍擊案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但最后開槍的嫌疑人卻被推給一個已死的老人,直到現(xiàn)在不了了之。
記得在3月20日選舉結束后的幾個月內(nèi),“總統(tǒng)府”前滿是抗議“選舉無效”的泛藍支持者,甚至形成了我們同學稱之為“凱達格蘭夜市”的奇觀。臺灣的“大選”選舉在3月中旬,但正式就職則在5月中旬,因此這兩個月中,許多連宋的支持者期望借由上訴與驗票,改變選舉結果。
當時我正面臨研究所的入學考試,壓力很大。同學之間經(jīng)常有人調(diào)侃,彼此詢問要不要去逛“夜市”以緩解壓力,或者去領國民黨及其支持者免費發(fā)放的盒飯。也有人拿了印有例如“做票”“選舉無效”“下臺”等抗爭字眼的頭巾、帽子回來當紀念品。還有人戲稱,如果研究所要是沒考上,大不了也去提個“考試無效”的訴訟。
回顧2004年的那場“大選”,最神奇的莫過于那兩顆子彈。學校里也傳著一個笑話,那本來就是武林高手發(fā)射的暗器,因此找不到槍,以此來諷刺當局不積極的偵辦態(tài)度。
2008年:南北市長的較量
轉眼之間,2008已在眼前。
以目前而言,馬英九在泛藍陣營中的資歷和聲望確實都是最適當?shù)娜诉x,他也如愿成為泛藍陣營的候選人。而近來政壇上最大的新聞,也是馬英九找到了他的2008年選舉副手——68歲的蕭萬長。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