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無數(shù)歷史經驗已經證明,暴跌之后找出的理由基本都被證明是市場人士搪塞投資者的偽命題。
有人說,隨著本月12號的大跌,A股市場從此轉熊。好笑的是,義憤的人們連直接禍首都揪出來了,“是加息鬧的!”。
在我看來,無數(shù)歷史經驗已經證明,暴跌之后找出的理由基本都被證明是市場人士搪塞投資者的偽命題。
在這個市場上,每天都會發(fā)生很多事情,市場走牛的時候人們忙于賺錢、選股,對于所有的消息都能海納包容,沒有太多人關注市場中的是是非非。正所謂“一場世界大戰(zhàn)也無法阻止一輪牛市”。一旦盤勢變了,甚至開始走入頹勢。于是什么都成了“下跌導火索”——不是問題的變成問題,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什么都成了暴跌的原因:解禁股、某機構拋售、某機構發(fā)布了看空報告等等不一而足。
舉個例子,中石油限售股解禁算不算問題?有說是的。舉出一大堆證據(jù)說將對市場形成重大利空,可真正解禁之后,市場沒有出現(xiàn)預期的。本來“解禁”就和“鎖定”一樣,是正常市場題中應有之義。它的利弊早被市場
消化并體現(xiàn)在二級市場價格上,并非解禁前后才顯現(xiàn)出來。
再比如,此番暴跌之前,有幾家大銀行進行了配股。因為其時行情尚好,我沒有發(fā)現(xiàn)人們對此進行過度指摘——要是他們配股時間拖后一些日子,恐怕就要被扣上打壓市場的帽子而被大加撻伐。
這種情形,無非體現(xiàn)出的是人們在盤勢不穩(wěn)情形下的一種焦慮心態(tài)。
類似的偽命題之所以被反復討論,說明許多人心態(tài)不穩(wěn),并不在命題本身。
心態(tài)不穩(wěn),又何以投資制勝?
那么,什么才是影響市場真命題呢?
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的自身規(guī)律。具體而言就是資金和股票之間的供求關系,再具體一些,是大多數(shù)人做多或做空的意愿及其行為。
很顯然,中國A股市場二三十萬億的巨大市場上,沒有任何一股市場勢力能夠做出引導全局的事情。即使是一個很多人看來重大的利空消息也有另外一批同樣數(shù)量龐大的人群不以為然,巨大的成交量本身就說明接盤者和出貨者基本等量齊觀。市場規(guī)律說白了就是大多數(shù)投資者的多空心理和行為模式的綜合體。很多時候這個“綜合體”的走向與外部政策措施沒有直接的關系,在這方面,技術派人士的看法更接近真理一些。
而基本面分析人士在面對暴跌的時候總會走眼。比如說加息,有人說加息導致資金成本上升,導致資金大規(guī)模流出。事實上,這僅是一個理論概念。加息,甚至持續(xù)加息其提升的資金成本和證券市場的收益率相比也是相去甚遠。真正逐利的資金并不在乎所謂的“增量成本”。
此外,從加息背景來看,也無法證明市場的支撐力是否已經喪失。
表面上看,消費價格指數(shù)的上漲讓市場猝不及防。其實此前股市交易者早有心理準備,那就是7月和10月的CPI將是兩個“峰值”。
歷史上看,通脹預期帶來貨幣政策的緊縮,并非熊市的開始。回顧A股市場,在2006年年初到2008年年初。CPI上漲勢頭呈現(xiàn)出不斷加劇的態(tài)勢,而貨幣政策也是一個逐漸加碼的過程。而就這個小周期中,市場歷經了一次超級大牛市。
很顯然,逐利資金并沒有在當時持續(xù)加息政策下放棄做多,而最后的資金的大規(guī)模離場和所謂的加息“臨界點”有多大的關系并沒有人給出強有力的證據(jù)。
我想說的是,市場走向若要真正反轉,不可能在短短十幾個交易日中轉換到位,反之亦然!凹酉е卤┑,換言之“資金成本說”——成立的話,那么在現(xiàn)有的貨幣存量背景下,認為A股就此墜入深淵也站不住腳:樓市面臨高壓、商品期貨出現(xiàn)全線下挫、一般投資品也在盤桓,而政府的物價“干預”的表態(tài)更會讓流動性無所適從,作為交易者的“基本彈藥”,流動性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足夠應付一次牛市,換句話說,它在短期內并非決定性因素。
什么叫敬畏市場?就是要敬畏那些真實存在的但不一定摸得著看得見的市場規(guī)律。因此,輕易對暴跌做出所謂的“源頭解釋”不但不利于更好把握市場,更容易陷入誤導他人并最終誤導自己的巨大危險。 張立棟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