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4月22日電 (記者 陳悅)22日下午,廈門在九龍江雞嶼海域放流108尾有“魚類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其中四只在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贊助下,首度配上“衛(wèi)星追蹤信標”,相關專家表示,這將是中華鱘研究及保育的一大突破,將開展有效保育中華鱘新的一頁。
據介紹,此次是繼2001年、2008年以來,廈門海域第三次實施中華鱘較大數量的放流增殖。此次放流的中華鱘年齡為4-5年,規(guī)格為每尾20-30公斤,在放流前都經過半個月以上的海水馴化,并加以體外和體內標志。
其中,被配上衛(wèi)星追蹤標簽的四條中華鱘,是廈門于早前贈與海洋公園的,后回歸廈門中華鱘繁育基地。此次配上衛(wèi)星追蹤標簽后,將在預設期限內收集中華鱘成長和遷游到海洋過程的相關資料,一般為期三個月到一年。在預設期限屆滿之后,標簽會脫離中華鱘并浮上水面,資料隨之上載到衛(wèi)星,供專家們進行分析。
有關研究機構希望通過這次放流活動,掌握放流后中華鱘的遷移分布,生長發(fā)育情況,探索中華鱘的洄游特性,逐步恢復九龍江流域中華鱘種群數量。
據悉,廈門原是中華鱘的天然分布區(qū)之一,但近年來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和人為破壞,九龍江流域中華鱘幾近絕跡。為了保護和拯救中華鱘資源,廈門市于1999年成立了廈門中華鱘繁育保護基地。目前該基地貯備有大陸最大的中華鱘后備親魚資源,年齡在4到10年,總數量2000余尾。同時,廈門海洋漁業(yè)部門還不斷加強海洋綜合管理,規(guī)范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加大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工作,并采取各種措施增加廈門海域生態(tài)物種的種群數量。(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