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四川綿陽九州體育館受災民眾安置區(qū),兒童在節(jié)日為志愿者帶上紅領巾。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就在你我身邊,也許是百貨商場的售貨員,也許是學校里的清潔工,還可能是化工廠的技術工人;地震發(fā)生后,他們中的很多人頭一次向單位請假,目的是為了奔赴災區(qū),去救助素不相識的災區(qū)群眾;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沒有醫(yī)療、心理救助、救援等專業(yè)技能,他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是收貨發(fā)貨,就是給災民們盛飯,做著最瑣碎的事。盡管災區(qū)生活艱苦、余震不斷,但志愿者卻仍然以數(shù)十萬的規(guī)模活躍在這里,令世界為之震動矚目。
有人說,今年是中國的“志愿者元年”;有人說,這是志愿者首次集中亮相;還有人說,這是中國建設公民社會的標志之一。正因如此,人們也得以對民間公益力量以及其所能產(chǎn)生的巨大功用,進行一次全面的審讀。眾多贊譽之下,他們仍然忙碌在災區(qū)一線,演繹一個又一個無私、有情的故事……看來,“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全力支援災區(qū)的寫照。
或許,若干年后,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次大規(guī)模的救災,既是志愿者的集體亮相,更是一次對這個群體的檢閱和考驗。
(據(jù)新華社、央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wǎng)、李穎、曾向榮報道)
57歲的四川綿陽志愿者胡開華,逃過了5月12日的大地震,14日卻因突發(fā)腦溢血倒在了災民安置點,16日離開了人世,成為此次地震中第一個倒在志愿者崗位上的人!拔以诰胖摅w育館,忙得很,這邊災民太多,聽不清楚,不和你說了!边@是胡開華留給家人最后的一句話。
當胡開華在九洲體育館忙碌時,內蒙古的汪大珍單槍匹馬,從鄂爾多斯轉了幾趟車趕到了綿陽。汪大珍原籍綿陽,這次,她特地請了10天假。汪大珍回綿陽的理由很充足,她的女兒在綿陽上學。當?shù)弥畠汉透改赴踩粺o恙,汪大珍選擇了留在綿陽,當一名志愿者。
幾十萬志愿者奔赴四川
“地震發(fā)生后,我天天看電視,看到最后實在受不了了。我決定一定要到災區(qū)做些什么。”沒有組織、沒有同伴、沒有專業(yè)救護技能,汪大珍跑到了綿陽市民政局,后來又找到了志愿者協(xié)會,最后被安排收發(fā)物資。5月30日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還沒有回家看望過父母。
“我第一次做志愿者!笔畮滋靵恚舸笳涿刻7時多開始工作,然后一直忙到晚上一兩點鐘!安还苁裁从嗾鸩挥嗾,回去就想睡覺!
汪大珍并不孤單,她的同伴們來自全國各地,廣州、北京、上海、江蘇的都有。
事實上,地震后短短幾個小時,網(wǎng)絡上就涌出了多個志愿者群,隨著災情的加重,志愿者群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廣州網(wǎng)友“花揪樹”在地震的第二天就加入了兩個志愿者群,報名去參加志愿者。她說:“一開始要醫(yī)護人員,但沒過多久,就通知說報名的人太多,暫停組織去災區(qū)了!
有媒體報道稱,截至5月底,大約有20萬志愿者、數(shù)百支志愿者隊伍在災區(qū)援助。
一個志愿者組織的負責人則估計,志愿者的規(guī)模多達上百萬,他們年齡不一,組成不一。在成都通往各個災區(qū)的路上,掛著橫幅、打著旗幟、運送物資的志愿者車隊隨處可見,甚至在狹窄的山道上造成交通堵塞。
就地組隊投入工作
直屬于當?shù)貓F委的志愿者協(xié)會,成為了外來志愿者的?空竞团R時組織點。正是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組織,在抗災之時,拼成了一張臨時的志愿者網(wǎng)絡。但龐大的志愿者群體,給當?shù)鼗鶎又驹刚邊f(xié)會的組織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
涂文興是綿陽一家化工廠的普通職工,也是綿陽市志愿者協(xié)會的積極分子。據(jù)他介紹,這次抗震救災,綿陽志愿者協(xié)會前后共接待了數(shù)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十五六歲。
前幾天,涂文興幾乎是24小時連續(xù)工作。白天,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搬運物資。晚上,則要在救援指揮部前面的廣場上值班,這里是協(xié)會的接待點,即使到了深夜,也會有志愿者從外地趕來。涂文興要安排他們的吃飯、住宿!霸谶@里沒有領導,沒有職務,一切自愿!蓖课呐d說。
“是團隊的,我們就直接派任務,單個兒的就組隊。男生就去搬運物資,女生就清點物資!睍r間緊迫,涂文興分配任務的標準也很簡單,“來了就登記,沒有好大要求!倍砸怯洠课呐d解釋,主要作用是為了將來寫感謝信,“災區(qū)人民會記住他們的”。
合理配置資源成難題
與一些參與醫(yī)療、心理救援的志愿者不同,不少志愿者并不一定具備專業(yè)的技能。有些志愿者趕到四川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只好選擇離開。
此外,有部分志愿者沒有準備足夠的干糧和飲用水,導致給當?shù)夭糠譃拿駧碡摀?/p>
就算有專業(yè)技能的志愿者,同樣也需要專業(yè)的態(tài)度!皼]被地震震死的,煩也被煩死了!币晃桓叨猩@樣抱怨。地震災難后,他已經(jīng)收到了各種心理援助團隊的5份調查問卷,問卷上甚至有這樣的問題:“你的父親(母親)是否吸煙?”“你的父親(母親)是否酗酒?”
華南師范大學的心理分析教授申荷永是一名心理志愿者,在他看來,這些問題非常不可理喻!昂芏嗪⒆拥母改付既ナ懒耍@種問題無疑會刺激到他們!鄙旰捎勒f!耙恍┬睦砭戎鷪F隊只呆一兩天,來不及和孩子們建立信任的關系就走了”。
他認為:“志愿者一開始可能受英雄情結鼓舞,大概會堅持3周左右。到了第二階段,一部分志愿者會感覺無助。第三個階段,部分志愿者可能會體力不支,而且會出現(xiàn)資金困難。”
事實上,面對大量涌來的志愿者,如何合理地配置資源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議題。
不久前,四川省有關部門在對從事救災工作志愿者表示感謝的同時,也指出目前傷員救治、災民安置工作繁重,災民需平復心緒,懇請志愿者另擇時機前來。
僅愛心和熱情不夠
段德峰,一個香港救援機構中國部新聞發(fā)言人。他介紹說,該機構此次參與救災的人員長駐災區(qū)的有15個。
段德峰在災區(qū)遇見了許多志愿者,他們有開寶馬、奔馳的,有退伍軍人,還有紀錄片拍攝者!斑@次志愿者參與的熱情和能量之大,的確值得關注!彼f。
在段德峰看來,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做志愿者,都應當被看成是對社會需求的一種回應。這是一種不收取回報,但要提供專業(yè)的服務。“這就需要志愿者本身有專業(yè)技巧和相關經(jīng)驗,不是僅憑愛心和熱情就可以的!彼硎。
段德峰見過許多志愿者,有的是三兩個朋友一起,沒想太多,也沒有目標!斑@種熱情是必須肯定的!边@些志愿者到了當?shù)兀赡茉趫蠹埧吹疆數(shù)匦枰,或者直接到醫(yī)院去問,但如果都這樣,資源利用效率會很差!耙婚_始的時候,這些沒有目的的志愿者工作會占用災區(qū)資源,因為災區(qū)交通、食物會比較匱乏。”
志愿服務也需制度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段德峰認為,最重要的是管理,要有良好的分工。但國內缺少相關的針對志愿者的培訓。
在段德峰看來,分配物資這樣一件事,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氨热缯f,張家房子倒了,李家房子倒了,但張家還有2萬元存款,那么,這時各給一袋米就不一定公平,張家可以用錢去買。我們盡可能不做平均分配,充分地利用資源。但志愿者是外來的,未必清楚災民們的具體情況,這就需要讓一些災民參與進來,他們熟悉情況。”
在不久前的一次論壇上,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丘昌泰表示,在臺灣“9·21”地震時,臺灣志愿者服務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各慈善機構工作重復,各種資源難以整合;志愿者缺乏專業(yè)技能,數(shù)量上供大于求,進入災區(qū)后,消耗救援物資,需要別人救助;災后,部分志愿者在實質上不過是“觀光客”。在他看來,“志愿服務必須建立制度,長期投入災區(qū)服務,血氣之勇難以保持得長久”。
清華大學副教授賈西津表示:“在這次民間力量參與的救災中,政府并沒有加以太多的限制,而是一直強調要求多方面力量參與救災。所以,這次的多元力量參與是與地震災情的突發(fā)性和嚴重性相關的。”在她看來,汶川大地震可能是中國志愿者發(fā)展的一個契機。
他們是志愿者的代表
◆最牛的農(nóng)民志愿隊
14日凌晨,山東莒縣洛河鎮(zhèn)東皂湖村的10位村民,開著一輛農(nóng)用三輪車,顛簸了四天三夜,走了3000余公里,終于抵達四川參加抗震救災。
出發(fā)前,10位漢子共湊了3000元錢,購買了38支礦泉水、50箱方便面,作為救災物資給災區(qū)帶去。還在當?shù)刭徺I了50公斤山東大煎餅。
“他們忙著搭帳篷、卸物資,就連在此執(zhí)勤的自貢交警,都被他們感動得落淚……”
◆最“重型”的搶險突擊隊
同樣是5月14日,一支由60臺挖掘機等大型工程機械組成的搶險突擊隊抵達綿陽、北川一帶,并全面展開大規(guī)模救災行動。這是江蘇老板陳光標帶領的120人和60臺工程機械,他們從江蘇、安徽日夜兼程,幾乎與軍隊同時抵達了災區(qū)。
◆唐山愛心救援小分隊
唐山人宋志永是打車到北京,坐火車到鄭州,然后一路打的到西安、成都,最后租了一輛摩托車進北川的。他與隨后趕到的唐山志愿者們一直戰(zhàn)斗在北川和安縣的抗震救災第一線,與解放軍、武警戰(zhàn)士一道,搶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
“宋志永愛心志愿者小分隊”在今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斗爭中,就曾奔赴湖南郴州災區(qū)抗災。
世界輿論贊譽
《澳大利亞人報》寫道:“多數(shù)志愿者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完全是自發(fā)自愿的,沒有任何人的行政命令。他們有的驅車幾千公里到災區(qū)救助災民!边@家報紙把志愿者稱作“中國溫柔的心”。
美國《時代》雜志發(fā)表題為“被喚醒的中國”的文章說,中國民眾對災區(qū)井噴式的支持是一個啟示。人們認識到中國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對中國人更有信心了。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