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趕到北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時候,該縣縣委書記宋明正在開晨會,安排一天的工作。
時間是5月29日的早上9時,地點是在北川縣擂鼓鎮(zhèn)一塊四面環(huán)山的空地上。這一天陰云密布,不遠處,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像是架在北川脖子上的利劍。
宋明當日的主要工作就是部署、落實群眾撤離。我們的對話趁著他吃早餐和工作的間隙時間展開。不時,有人進來要求采訪或者請示工作。他的早餐是兩個煮雞蛋、一碗稀飯,幾塊臭豆腐。
地震1個多小時后就成立指揮部
宋明是因為接到了省里十七大精神學習培訓班的通知,在5月12日中午2時多驅車趕往綿陽學習,才得以逃過此劫的!叭绻碜咭徊,就會在臨近縣城被活埋了!
當時,他下車看明情況后,當即就打電話同縣城和市里聯(lián)系,電話已經(jīng)不通,因此和司機馬上調(diào)頭往回趕。
“終于趕到了北川中學,一看樓已經(jīng)塌掉了,1000多個學生已經(jīng)被埋在廢墟下面了。幸存的幾個老師哭喊著圍了過來……”
說到這里,這40多歲的壯年漢子不禁黯然。他當即在學校臨時成立了一個救援指揮部,同時令人騎摩托車趕往綿陽報信!翱谛胖挥幸痪湓,北川遭受特大地震,請求部隊火速增援!”宋明說。
一個多小時后,北川縣長經(jīng)大忠也組織了幸存的幾位領導干部趕來,宋明馬上在中學廣場上主持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同時把群眾向安全的地方疏散。
“當晚就在縣政府前的廣場上開了動員大會,給每一個干部分工,確定了北川中學、縣城這兩大重點搜救區(qū)!彼蚊魃裆氐卣f,他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疲憊。
每天,他和他的同事們要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才能睡覺,而早上五六點鐘就要起床工作。他的帳篷跟普通群眾相比,只不過多了一張床、一張簡陋的書桌和一個并不算明亮的電燈。
一生中僅有的精神財富
5月12日下午2時28分的特大地震,震垮的山把城關包成嚴嚴實實的“餃子”,大批北川居民和領導干部喪生,10多萬人流離失所。每一個人的吃喝拉撒都得依靠這批幸存干部和綿陽市的派出干部來共同完成,他們真正變成了“父母官”。
“北川縣受災如此慘重。我們那么多的同志、同胞死亡。我們更全心全意地為災區(qū)群眾著想,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凈化,我們?nèi)w北川人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也得到了激發(fā)!彼蚊髡f,“你可以看到,我們現(xiàn)在活著的很多干部,都失去了許多親人,卻仍然奮斗在前線。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能經(jīng)歷這樣一種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是一生中僅有的寶貴精神財富!
宋明此言非虛,據(jù)記者所知,北川縣的政法委書記張同凱在廢墟之下埋了75個小時才獲救,靠著一瓶水、喝自己的尿和強烈的求生意志才活了下來,僅僅休息一天就強烈要求投入工作。
“越是在危難時刻,我們越是要第一時間讓群眾感到我們黨和他們站在一起,并肩戰(zhàn)斗。我們幸存下來的干部,無論有無親友傷亡,都是在得知地震消息的第一時間趕回北川參加抗震救災工作!彼蚊髡f。
選址重建安全擺第一位
“一周后,將安置首批2000名受災群眾入住板房。只待我們的受災群眾全都住進板房,我們就將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具有整體性的社區(qū)!闭勂鹑罕娚罴磳⒌玫礁纳,宋明的神色立刻變好了一些。
他高興地說,還將發(fā)動受災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斑@樣,可能增強我們共同的社區(qū)感!
記者得到的一份官方資料顯示,北川將在1個月內(nèi)完成14.3萬名群眾的安置工作,用兩個月時間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水務、電力、通信等部門將在10天內(nèi)拿出建設規(guī)劃;用10天時間完成集中安置和村社分散安置計劃;及時兌現(xiàn)受災群眾的各項補償政策。
至于北川未來的選址重建,“安全是第一位的。”宋明強調(diào)說。
“從我們‘滴滴’小的時候,就聽說要遷城,就是一直沒遷成!币晃槐贝ㄈ烁嬖V記者。
1951年,北川縣城從禹里搬遷到曲山鎮(zhèn)。當時,一些殘余武裝勢力向老縣城發(fā)起過攻擊。北川縣領導班子緊急決定將縣城遷至曲山鎮(zhèn)。這樣,距離安縣和江油更近,可以得到支援。這樣倉促選址,可能很難談得上科學選址。而早在唐山大地震后,地質專家來北川勘察就指出,北川縣城正好處在龍門山的地震斷裂帶上。
除此而外,宋明還表示,重建北川還必須有利于北川的發(fā)展,有利于吸納群眾居住、就業(yè),有利于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保持羌族的文化傳承!斑@畢竟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圖/文本報記者周志坤徐林)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