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0日,27臺計時收取停車費的咪表首次在申城街頭高調登場;2007年1月,第二批66臺咪表也悄然上崗,使申城咪表泊位的總數達到555個。據了解,市交通局還計劃在全市近8000個道路泊位中所有符合條件的泊位上推廣咪表。
但記者采訪卻發(fā)現,盡管已面世兩年,咪表仍然未被市民和司機普遍接受,讓人疑惑申城的咪表是否有點“早產”了?”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近十處先后安裝咪表的道路停車場,聽到的反映大同小異:“分時計費推出后,停車有所增加,但是遠談不上客滿,許多司機寧愿選擇附近的人工收費泊位!
價格不“靈活”
司機避高就低
價格,當然是關鍵的因素,F有的93臺咪表都在市中心,泊位附近都有人工收費停車場,有的甚至就在同一條道路上,相隔只是一個紅綠燈的距離,大家自然要在心里掂量一下哪里較劃算。
雖然,咪表目前已改進為比較細致的分時計費,15分鐘內收取4元,30分鐘內8元,1小時15元,以后每超過半小時加10元,但是,它“多不退、少要補”,“人性化”程度確實差了許多。
昨天傍晚6時30分,記者在石門二路88號一座商務樓前的咪表旁看到,20個泊位上,稀稀拉拉地停著七八輛車。只見一輛銀白色小轎車慢慢地開過來,坐在崗亭里休息的協(xié)管員抄起記錄本,幾乎是“沖”了上去。車里,20多歲的司機探頭打聽:“1個小時多少錢?”協(xié)管員用手比劃:“15元!薄澳敲促F啊!”小伙子埋怨道,“我到附近吃飯,如果超過幾分鐘別多收錢哦!”“放心,超過10分鐘以內不收錢!眳f(xié)管員爽快地承諾。這樣的情況并非偶然,幾乎每處有咪表停車的地方都差不多。
而在沒有協(xié)管員的地方,咪表更徹底淪為擺設——
前天晚上,夜色漸深。在全部改為咪表泊位的五原路上,汽車停得滿滿當當。這里晚上7時30分到次日7時30分實行按次收費,停車價格低于日間。但令記者驚訝的是,這里停泊的七八十輛汽車的雨刮器上卻都沒夾付費票據,也就是說,沒有一輛車主動繳費了!
記者看到,幾輛出租車陸續(xù)開進泊位,司機下車后,徑直走進路邊的飯店吃飯。還有一位司機“熱心”地向初來乍到的新面孔傳授經驗:“協(xié)管員晚上7時30分就下班了,第二天早上7時30分才上班,交警也管不了不付停車費的事。傻瓜才付錢!”
正因為這里有正規(guī)的道路泊位,而且停車費“全免”,想停多久停多久,五原路附近的飯店生意越來越好,一到晚餐時間,路邊就停滿了出租車。
操作方法復雜
司機退避三舍
咪表不受歡迎,并非完全是價格的原因。
駕齡有3年的黃先生說:“冷冰冰的咪表缺少交流,不太親切。我不愿意把錢交給這么一臺機器。”而駕駛員老李則碰到過單據打印不清晰、無法報銷的尷尬,雖然后來聽說咪表改進了,采取了防潮墨水、加封設備等措施,但他也寧愿去人工管理的泊位,“一手交錢,一手拿票,銀貨兩訖,圖個放心”。
還有不少人對這個新鮮事物有點摸不著頭腦。咪表的操作方法比申城目前最先進的刷卡進入式車庫還復雜,不少新手犯迷糊。
新樂路的咪表前,一個男青年盡管有協(xié)管員手把手輔導,仍嘟囔說:“太復雜了,還是我付錢你刷卡,免得搞錯!眳f(xié)管員說,在高峰時段,還有些車得排著隊等他們來幫忙呢。
此外,咪表容易損壞和招來小偷撬竊導致“罷工”等原因,也影響了司機使用的積極性。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