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fā)改委日前表示,價格聽證會制度實施以來,有關社會議論的增多,表明這一制度還存在很多問題。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公開透明度,便于社會監(jiān)督。(1月14日《法制日報》)
發(fā)改委公開承認聽證會制度有問題,顯然是對近段時間哈爾濱、濟南、福州水價聽證會公眾質疑的客觀回應。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發(fā)改委的此番表態(tài)意味著聽證會制度有了修改的可能。諸多引發(fā)公眾不滿的問題,如透明度不夠、聽證會消費者參加人遴選、聽證會參加人發(fā)言時間等,有望得到糾正。
在此番表態(tài)之前,發(fā)改委對哈爾濱等地水價聽證會進行了調查,還在其官方網站多次發(fā)文回應公眾質疑,這是發(fā)改委重視民意的體現(xiàn)。但遺憾的是,無論是發(fā)改委調查水價聽證會后稱各地聽證會合乎法規(guī),還是回應公眾質疑的系列文章,都繼續(xù)被公眾質疑。
既然發(fā)改委之前稱各地聽證會合法合規(guī),現(xiàn)在又承認制度有問題,這就意味著所謂的“合法合規(guī)”其實是有問題的。那么按照“問題制度”安排的一系列價格聽證會,聽證結果自然不排除有問題。因此,是否有必要對公眾質疑的公共產品價格調整進行重新聽證,值得研究。
沒有合理的聽證制度來保證,必然就沒有合理的聽證結果。雖然說聽證結果不是公共產品調價唯一的決策依據,但是幾乎所有的公共產品調價最后都是按照聽證結果進行的。例如,北京居民用水價格從2009年12月22日起每立方米上調0.30元,就是多數(shù)聽證會代表的觀點。
有學者指出,由于聽證會組織者的獨立性不足,并且缺少一個成本監(jiān)審程序,導致我國聽證會制度很容易淪為某些既得利益集團操縱價格、壓制民眾利益訴求的工具。聽證會最后基本上都變成了“漲價會”, 聽證會上經營方占用時間太長,留給代表發(fā)言時間太短,似乎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聽證會被某些利益集團所操控。
聽證會是政府部門傾聽民聲、采納民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沒有公正、有效的聽證會制度作保證,政府部門傾聽的就不是真實民聲,采納的就不是真實民意。而公共產品定價是否合理,不僅關乎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關乎政府的公信力、公共產品尤其是資源性產品的合理利用。
哈爾濱等地水價聽證會出現(xiàn)的怪象,其實就是問題制度的產物,有關方面不妨推倒之前的聽證結果,重新按照修改完善后的聽證會制度進行聽證——為了公眾利益,反復聽證未嘗不可。由于公共產品調價越來越頻繁,因而有關部門完善制度需要快馬加鞭。(張海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