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十二月二十一日電 (王雅婷 劉倩倩)記載著中國兩千年前珍貴歷史的簡牘,即將于中國最大的簡牘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館之際首次集中亮相,真實再現(xiàn)秦漢文化。
簡牘作為中華民族在先秦、兩漢至魏晉時期一種獨特的文字載體,先后使用了千余年。在紙張發(fā)明和推廣前,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和承載的重要工具。但由于當(dāng)時史料匱乏,保存下來的簡牘顯得尤為珍貴。
長沙是中國出土簡牘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一九九六年,長沙市走馬樓出土了十萬余枚三國孫吳簡牘,數(shù)量超過了中國歷年來出土的總和,內(nèi)容涉及司法、財政、賦稅、戶籍諸多方面,對深入研究三國孫吳時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歷時三年修建、即將于十二月二十六日開館的長沙簡牘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集簡牘保護(hù)、整理、研究和展示于一體的專題博物館。該館主要展示以走馬樓三國吳簡為主的簡牘文化,運用圖、文、實體等多種手法向觀眾展示簡牘以及世界文字載體的歷史、運用、制作、文化意義等。
據(jù)悉,該館展出的文物及文史資料共有五百多件套。館內(nèi)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還原的古井等文物,將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當(dāng)年十萬余枚三國吳簡出土?xí)r的場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