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重慶6月14日電 (記者 宋方燦)“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于2000年9月27日經(jīng)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冠名,總投資6.5億元。目前,該館已經(jīng)建成完工,并將于6月18日開館。
記者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有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該館的建立并開館,具有三大重要意義:
第一,原有文物保護設施不能適應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建國以來,重慶文物博物館事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1986年,重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和文物博物工作同步發(fā)展,取得一定的成績。原重慶市博物館位于枇杷山公園后面的丘坡上,其設施和現(xiàn)狀已不能適應大批珍貴文物收藏、保護、展出和研究的需要。遵照國務院“加強文物保護,重視博物館建設”的指示精神,建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第二,保護、展現(xiàn)長江三峽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需要,滿足重慶直轄市、三峽工程建設的需要。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與之配套的三峽文物搶救保護工作也是一項為世界所關注的工程。建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永久性保存、展示三峽文物保護工作的代表性成果,不僅是對珍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負責的最適當?shù)男袆樱碴P系到三峽工程的文明聲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成為三峽歷史文明永久載體的同時,也將成為三峽工程的不朽紀念碑。
第三,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博物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在中國,博物館是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征集保護文物和標本,開展科學研究,舉辦展覽等重任,目的就是通過傳播歷史、科學和文化知識,對廣大群眾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服務。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建成后,將成為重慶文化基礎設施的標志性建筑,成為重慶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陣地”。人們將在參觀、學習、游覽、交流中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汲取歷史文化知識,陶冶藝術情操,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