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片|圖片庫|圖片網(wǎng)
時 尚 |汽 車|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探尋鄭和之路:馬六甲下西洋遺址建鄭和文化館

2005年05月02日 10:57

  中新社昆明五月一日電 題:馬六甲下西洋遺址建鄭和文化館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三千萬人民幣,在馬六甲鄭和官倉遺址建一個鄭和文化館。新加坡國際鄭和研究學會會長陳達生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文化館總面積八千平方米,共三個樓層,分鄭和在中國、鄭和在馬六甲、鄭和寶船三大部分,展出鄭和下西洋所帶的數(shù)百件瓷器、海產(chǎn)品、寶船模型等,還展示鄭和船員生活場景,在古老的中國館里開設了茶館和鄭和紀念品中心,于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正式對外開放。

  鄭和下西洋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古稱滿刺加)建立過官倉,在馬六甲的河口,發(fā)現(xiàn)了幾百只‘鄭和甕’”。陳達生介紹說,由于馬六甲地處南洋與印度洋要沖,是東南亞的一個商業(yè)中心,也是東西洋水陸交通的樞紐,它是鄭和船隊開往東南亞以西地區(qū)的必經(jīng)之地,鄭和七下西洋曾五次到過馬六甲。由于鄭和船隊龐大,每次出使西洋人數(shù)近三萬,歷時一年半以上,需裝載大量糧食和其它貨物。為了便于遠航,需在遠航途中建立一個固定的物資轉運站。而當時中滿兩國關系又十分親密,便成了鄭和船隊中轉貨物和侯風停泊之要地。

  據(jù)《西洋番國志》載,中國下西洋寶舡以此為外府,立排墻垣,設四門更鼓樓,內石立重城,蓋造庫藏完備。大型寶船已往占城(今越南)、印尼爪哇等國,并分船暹羅(今泰國)等國回還舡只,俱于此國海濱駐泊。一應錢糧皆于庫內存貯,各舡并聚,又分船次前往諸番買賣。陳達生指出,馬六甲如此重要,鄭和船隊五次下西洋都駐扎在此就不難理解了。鄭和在馬六甲建立的官倉,即中轉基地,對鄭和下西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陳達生說,鄭和船隊以馬來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為其在東西方的兩個主要的貿(mào)易區(qū),在這兩個地區(qū)內,各建立有航海貿(mào)易基地。在馬來半島一帶,鄭和船隊在此建立了航海貿(mào)易基地,蓋造倉庫以后,當船隊前往各國時,將暫時用不著的錢糧貨物存放其地,不但增加了船隊的有效載荷,還可以避免船隊財物在海難或意外事故中遭受更大的損失,而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從該倉庫提取錢糧貨物以供應用。同時,鄭和船隊將從各地貿(mào)易來的“番貨”暫存于該倉庫內,可以進一步增強船隊航海貿(mào)易的機動性,使船隊能以多次往返于馬六甲與各國間進行貿(mào)易。這樣,就能確保船隊在“開洋回還”時滿載而歸,最大限度地完成遠洋貿(mào)易的任務。

  陳達生稱,鄭和船隊在馬來半島和阿拉伯半島建立航海貿(mào)易基地,對加強船隊在東西方的貿(mào)易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貫通海上絲綢之路東西兩端的貿(mào)易往來,有力地推動了海上交通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完)

 
編輯:張明】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