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黃山六月二十六日電題:國臺辦新聞官談兩岸關系和新聞交流
中新社記者顧立軍洪玉良
夏季的黃山,時雨時晴。
上午還是瓢潑大雨,下午卻是風清云淡。
六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黃山市云松賓館的會見廳里,在《熱烈歡迎中國時報參訪團》的大紅橫幅下,專程從北京趕來此間歡迎并會見臺灣《中國時報》三十三人赴皖參訪團的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助理張銘清,與《中國時報》執(zhí)行長胡鴻仁及其一行談起了兩岸關系和新聞交流。
《中國時報》與安徽是有緣份的
張銘清代表國務院臺辦,代表國臺辦陳云林主任,對胡鴻仁執(zhí)行長率領如此高規(guī)格的《中國時報》參訪團到安徽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中國時報》與安徽是有緣份的。十年前《中國時報》捐助寶島小學,就像播種一樣、十年已有收獲,我們有著一種成功的喜悅。他說,在三年前,《中國時報》的創(chuàng)辦人余紀忠老先生來北京,在我推薦下,他去了黃山。我?guī)缀跸蛩械呐_灣朋友隆重推介黃山,有人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我非常認同。我想《中國時報》各位朋友到了黃山、安徽以后,會更加主動、義務地宣傳黃山、宣傳安徽。
臺辦重要任務就是為臺胞提供更好的服務
張銘清得知《中國時報》永康分社江忠和先生和慈濟功德會的證嚴上人很熟時,感慨很多。他說在他去臺灣訪問的時候,曾到花蓮慈濟拜訪。證嚴上人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年安徽發(fā)大水,證嚴不僅捐助,而且說了她當時的心情。證嚴說:“安徽發(fā)大水,很多人受災,我就派人去,我對她們說,要把我們捐助的東西送給災民,最后一件衣服、棉被沒有送到,我不穿棉衣!睆堛懬逭f,“不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我想她不會有這樣的感情。證嚴給我講,送給災民的棉被棉衣都要新的,被里被面、棉衣不能是舊的。我們要把真心送給大陸民眾!”
張銘清回憶在臺灣第一次到《中國時報》去拜訪的時候,深切地感受到余紀忠老先生有很深的中國情結。
新聞交流是兩岸溝通的重要途徑
在談到兩岸新聞交流關系時,張銘清認為,在兩岸關系上,由于臺灣當局者的原因,政治上的僵局沒打破,但是兩岸各方的交流不應該受到影響。
他說,到去年底,來大陸的臺灣同胞累計達到三千零二十萬人次,但是大陸過去的只有八十九萬人次;兩岸交流不成比例,是不平衡的。大陸和臺灣還有很大的交流空間。而且新聞交流是一個最重要的交流。通過媒體間的新聞交流,才能加深兩岸的了解。
張銘清說,應大力推進兩岸交流
中新社黃山六月二十六日電(記者顧立軍洪玉良)國務院臺辦主任助理張銘清二十五日在此間看望并會見臺灣《中國時報》赴皖參訪團時說,應大力推進兩岸交流。
張銘清說,臺辦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臺灣同胞提供最好的服務。不管是來大陸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臺灣同胞,還是來大陸采訪的新聞從業(yè)人員,都將為他們辦企業(yè)排憂解難,讓他們能夠賺錢;為其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
張銘清說,當前盡管兩岸關系政治僵局沒打破,但兩岸的交流不應該受到影響,我們將一如既往大力推進兩岸交流。兩岸交流的大趨勢是任何人不管用什么手段都難以阻擋的。這是因為海峽兩岸有密切的關系,兩岸同胞骨肉相連,文化相通,都有交流的愿望。到去年底,來大陸的臺胞已累計達到三千零二十萬人次,但是大陸赴臺灣的人數(shù)只有八十九萬人次。兩岸交流不成比例,是不平衡的。
張銘清說,我們希望兩岸的政治僵局不應該是一個常態(tài)。從國家和民族長遠的發(fā)展來看,我們要往前看。中國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兩岸同胞就要團結起來,把自己的事做好,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國家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