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鄭州民眾用唱片、鮮花、網(wǎng)絡追憶常香玉
中新社鄭州六月三日電 題:送別豫劇大師常香玉
中新社記者 史寶銀
位于鄭州南郊的鄭州市殯儀館今天顯得分外的肅穆,黑色的挽幛、潔白的花圈、凄婉的哀樂……這一切仿佛都在告訴人們,中國著名豫劇表演大師、人民藝術家常香玉走了,永遠離開了她喜愛的觀眾。
上午八時許,數(shù)千名得知消息、從四面八方趕來吊唁的社會各界人士已經(jīng)把靈堂圍了個水泄不通。步入靈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上方高高懸掛的“沉痛悼念豫劇大師常香玉同志”的黑色挽幛,兩旁懸掛著“人間戲劇唱做念打,戲劇人間風霜雨雪”、“上下求索真善美,生死演繹紅白花”的長條挽聯(lián),十分準確地描摹出常大師德藝雙馨的高尚情操。
鮮花簇擁的靈柩上,覆蓋一面鮮紅的中共黨旗。靈柩上方,黑紗環(huán)繞著常香玉的照片——花白頭發(fā),寬邊眼鏡,大紅毛衣外罩,笑容端莊慈祥。躺在鮮花從中的常老,則是那樣的安詳、寧靜。
八時三十分,告別儀式正式開始,河南省副省長王菊梅首先宣讀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及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等中共高層領導發(fā)來的唁電。
河南省省委副書記陳全國對常大師的生平介紹時說,她九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十歲登臺,十三歲主演六部《西廂》。在廣泛吸收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常派”表演藝術,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以聲繪情,以情帶聲,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從一九三八年步入舞臺開始,常香玉先后演出劇目一百多部,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白蛇傳》、《大祭樁》等。一九四八年在西安創(chuàng)辦香玉劇社,致力于培養(yǎng)青年演員。一九五一年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劇社巡回演出捐獻“香玉劇社號”戰(zhàn)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常香玉一生始終在實踐著“戲比天大”的格言,對豫劇她傾注了畢生精力,是后人學習的榜樣。
常香玉大師的女兒哭悼道,常香玉大師一生不看重名利,為民眾演戲,叫民眾喜歡,是她一生的追求,她們?yōu)橛羞@樣的媽媽驕傲。由于過度悲傷,常如玉數(shù)度凝咽。
瞻仰儀容開始后,一直肅穆站立的人們再也忍不住了,哭聲一時間響徹整個靈堂。常香玉大師的弟子們紛紛跪倒在恩師的靈柩旁,許多來吊唁的人在行至常大師的遺體旁也紛紛下跪,以表達對常大師無比的尊敬和無限的哀思。
常香玉大師的學生、鄭州藝術學院院長王希玲哭著向記者介紹說,“常老師走了,我們一定繼承她老人家的遺愿,為戲劇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