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圖片庫
時 尚 | 汽 車 | 房 產 | 視 頻 |精品商城|供 稿|產經資訊 |專 稿| 出 版|廣告服務 |心路網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全球油價上漲:美國才是真正“元兇”

2004年09月03日 09:38

  近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xù)走高,已迫近50美元大關。一般來講,油價上漲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引發(fā)通貨膨脹,由此造成投資及稅收減少,財政及貿易赤字增加。石油成本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國民收入中占有巨大比重,因此,歷史上每一次“原油危機”都會以“經濟危機”收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油價本年度上漲15美元,那么,世界經濟將因此減少一個百分點的增長,損失高達3000億美元。

  中國非油價上漲推動者

  在此情勢下,西方媒體近日刮起了“中國需求威脅論”的歪風。西方不少右翼經濟學人紛紛撰寫文章,發(fā)表談話,將石油價格的上漲完全歸罪于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的產業(yè)轉移和由此引起的這些國家對石油等自然資源的需求上升,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更是被形容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絆腳石”。

  中國在去年進口了約一億噸原油,對原油的依賴造成了中國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出口增長型的中國也因此減少了一個百分點的GDP增長。與此同時,油價上漲造成了下游產品價格飆升,如以石油為主要原料的化工產品,還有航空、汽車、農業(yè)機械等相關部門。今年7月,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5.3%,創(chuàng)七年來最高紀錄。油價上升對中國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主觀上不可能是油價上漲的推動者。

  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同時也是產油大國。中國石油的進口實際上遠低于美國、日本和歐盟,在世界原油市場所占份額不足5%,根本無法影響油價的起伏。不難看出,“中國需求威脅論”只不過是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西方“妖魔化”中國的一個最新版本。

  美國才是真正“元兇”

  德國石油問題專家Reuter最近撰文指出,過去一年來,石油價格上漲五成多在理論上“無法解釋”。文中羅列了一系列權威資料,說明全球石油產銷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毫無生產與消費矛盾。Reuter認為,石油價格上漲主要是地緣政治危機以及投機炒作的結果:首先,伊拉克局勢不穩(wěn)定,石油設施不斷遭到破壞。其次,世界頭號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近來恐怖襲擊頻頻。再次,俄羅斯石油康采恩尤科斯(Yukos)由于須向國家償還高額稅款而面臨重組。最后,恐怕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國際資本利用不明朗因素進行惡意炒作。文中援引德國經濟學家Binswanger的計算結果:“恐怖溢價”約五美元,“投機溢價”約八美元。

  顯而易見,中國不僅不是油價上漲的始作俑者,反而是受害者。而煽風點火,“義正詞嚴”的美國才是石油市場混亂局面的真正“元兇”,畢竟國際局勢的動蕩是布什“新十字軍東征”的直接后果。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坐視油價上漲的“不配合”政策,也是對布什“低價美元”政策的響應。自2002年春開始,布什大力推動美元貶值,造成OPEC的美元資產大幅縮水。不難理解,他們當然會借機“大撈一把”。(來源:香港成報;作者:盛力<略有刪節(jié)>)

 
編輯:張明】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