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身為國民黨中生代最有影響力的國民黨副主席,又曾經擔任蔣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臺灣的“小馬哥”臺北市長馬英九,親身經歷了蔣家王朝在臺灣政壇的消失
特約撰稿/蔡玉真
從二戰(zhàn)結束前的開羅會議到波茨坦宣言,再到1988年“蔣夫人試圖阻止李登輝主政”的傳聞,馬英九敘述了他所知道的歷史經過。他認為:從歷史來看,沒有蔣夫人的積極參與及出色表現(xiàn),臺灣在二戰(zhàn)后的主權歸屬恐怕還是相當模糊。
蔡玉真:你在蔣經國身邊擔任一段時間英文秘書,那時是否直接或間接與蔣宋美齡女士接觸?
馬英九:因為蔣宋美齡女士在1975年就去了美國,對她的了解,應該是從大學時代的媒體及相關訊息中得知。我學成之后回到經國先生身邊,能夠與她見面的機會已經很少了。
蔡玉真:以一位國民黨中生代領導人的立場,你對蔣宋美齡女士的評價如何?
馬英九:在美國,宋家三姊妹在政壇上的事跡評價不一。但是,對臺灣來說,蔣夫人的貢獻卻是超過“第一夫人”所能扮演的角色。由于蔣公的英文并不好,在許多的國際場合,需要靠蔣夫人的協(xié)助。她的才華,以及對美國的了解,包括在美國國會的演講、爭取美國的援助,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事實。
蔡玉真:你認為蔣宋美齡女士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馬英九:外界印象比較深刻是她在西安事變中,以她的冷靜和智能,救出了當時身為委員長的蔣公。而我要強調的是,她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在于讓臺灣從日本統(tǒng)治到回歸中國的過程中,扮演不可磨滅的關鍵角色——就是她在1943年開羅會議中的表現(xiàn)。從史料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蔣夫人自始至終陪同在蔣公的身邊全程參與。
而開羅會議最后的宣言明文提到戰(zhàn)后對日本的要求,包括日本必須將東三省、臺灣等地方歸還給中國。后來簽訂的波茨坦宣言,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中盟軍要求必須遵守開羅會議的決議。這整個事件,對臺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而蔣夫人可以說是極少數(shù)親身參與這些事件的人。
雖然很多人談蔣夫人的魅力、生平及才華,甚至討論她成立婦聯(lián)會、華新中小學及育幼院的貢獻,但是,對臺灣而言,她最重要的事跡莫過于為臺灣的回歸寫下最關鍵的歷史記錄。
蔡玉真:蔣宋美齡女士的去世,在臺灣各政治團體的解讀都不一樣。而對蔣介石向來嚴厲批評的民進黨,是否傾向于否定蔣宋美齡的歷史貢獻?
馬英九:民進黨從在野黨時期就對蔣公及所謂“蔣氏王朝”頗多批評,對于蔣夫人的貢獻與功過持否定的態(tài)度在所難免。但剛剛提到的這些事跡都是活生生的歷史,不管對她喜不喜歡,她所作的貢獻卻是歷史可以驗證的。
蔡玉真:據(jù)了解宋美齡女士在蔣經國先生過世時,以國民黨中評委主席團主席的身份寫了一封信,試圖阻止李登輝“上臺”,當時你身為國民黨副秘書長,你對整個事件的了解如何?
馬英九:這應該是1988年1月27日的事情,當時因為經國先生過世,國民黨召開臨時中常會,會議當天,我也聽說有一封蔣夫人親筆寫的信,表示她對中常會的意見。但是,當時的秘書長李煥先生并沒有在中常會中提出這封信。
我想,盡管有那封信,對李登輝的接班并沒有影響,這些事情都是過去式了。
蔡玉真:蔣宋美齡女士這幾年與國民黨的互動,主要是在2000年“臺灣”大選中發(fā)表聲明支持連戰(zhàn)先生。這一次在明年臺灣大選前她去世,民進黨與國親紛紛舉辦她的追思告別儀式,你認為她的離開對國親的合作,或是未來的選舉會有任何影響嗎?
馬英九:我想影響應該不會太深,畢竟她離開臺灣已經太久了,而且她在政治上也一直是相當有分寸的人,這么多年來,她已經很少表示對臺灣政治上的意見。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2003年第40期,作者:蔡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