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24日電 臺灣大學林立,大專院校多達160間。但每年就讀的新生卻只有11萬人,并呈逐年下降之勢,招生難已成為公私院校的普遍問題。
究其原因是臺灣經濟不景氣,教育費用連年攀升,各高校教育品質亦良莠不一,加之臺灣學生熱衷到大陸求學者日趨增多。
近年,臺灣失業(yè)率高企,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家庭教育支出連年趨升。以公立大學為例,學費近5年間上漲幅度高達40%,令許多貧窮家庭入不敷出,甚至要借貸或用儲蓄來應付學費。一項調查顯示,1976年,臺灣家庭為每個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為新臺幣2142元,但到了2001年,平均要支付45000元,其升幅達20倍之巨。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從1976年的3.89%增長到2001年的9.03%。在教育支出比例上,貧富差距極大,貧窮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一直高于富裕家庭。由此可見,寒門小戶支付子女讀大學負擔之重。
另外,隨著大陸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對臺灣學生在大陸就學、就業(yè)的政策越來越開放,而且學雜費、生活費用較低,吸引許多臺灣學生到大陸求學。據(jù)悉,目前在大陸高等院校就學的臺灣學生有4000多人,這也難免對島內學府產生一定的影響。
臺灣大專院校教學品質雖有高低,但供過于求的局面普遍存在,使得以往穩(wěn)坐釣魚臺的堂堂公立大學也加入搶人大戰(zhàn)。每到新學期以免學費、有零用錢、保證畢業(yè)有工作等等來招攬莘莘學子。但這些招數(shù)只能奏一時之效,屬權宜之計。若想真正吸引更多學生,除了當局要致力改善經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外,關鍵是適當降低學費,提高教學質量,樹立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