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5日電 最近,中國齊齊哈爾市在土建施工中偶然挖出了5個銹跡斑斑的金屬桶。當時就有16人先后出現了皮膚呼吸道、眼睛中毒癥狀。當將桶子卸下蓋子進行切割時,毒氣迅速擴散。至今,已有40多人嚴重中毒,其中輕者眼睛腫痛、皮膚潰爛、呼吸困難。重者全身化學灼傷面積達95%,處于病危之中。
經查明,這批金屬桶乃是侵華日軍在投降前夕遺棄、埋下的芥子彈原料。芥子彈或稱芥子氣彈是將劇毒化學物質——芥子氣制成的炸彈或炮彈。
據新民晚報的報道,芥子氣的化學名為:雙(乙位-氯乙基)硫代物或β,β’-二氯乙基硫代物。它是一種油狀液體,具有微弱的甜臭味。熔點13-14℃,在此溫度之下會凝結成柱狀結晶。它的沸點為215-217℃。它隨蒸汽揮發(fā),微溶于水,遇堿會水解。可以采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鈉溶液中和沖洗能緩解。
芥子氣最早是由德國化學家梅亞在1886年用β,β’-二氯乙基硫代物與氯化氫氣體合成,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已被德國軍隊制成毒氣彈使用。
芥子氣不僅殺傷力大,而且受害者會受到極大的痛苦和折磨。所以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就被世界各國定為非人道主義武器,也為《日內瓦公約》所明文禁止。20世紀90年代,聯(lián)合國通過的《禁化武公約》中還明確了此類化學武器遺棄國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