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3日電 臺灣聯合報今日社論指出,如果不是“大選”逼近,誰也不知道執(zhí)政黨會有那么大的拼勁,在短短時間內令人目不暇給地推出各式優(yōu)惠計劃。
文章稱,如果不是為了“選舉”,民眾只怕很難一下子得到這么多“好康”的意外承諾;但只要稍微沉淀一下,人們也很難不為這些支票兌現的可能性中感到憂慮。
文章提到陳水扁就任的頭兩年,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兌現他的“競選”支票上。那些零散、片斷的承諾,拼湊不成一幅完整的“治國藍圖”,卻變成了當局施政的首要項目,也變成全民難以承受之重。
而現在,上屆“大選支票”尚未兌現完畢,一張張新的支票又開出來了;更可怕的是,這次在野黨是以不斷加碼跟進作為響應。文章評論稱,看到朝野如此賣力競相討好選民,而置財政于不顧,實在無法讓人感到欣喜或感激,反而有一種難言的驚悚:我們的政治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
民進黨上臺三年多來,為了兌現“競選支票”,臺當局的債務余額平均一年增加2000多億;支出盲目擴增,卻未帶來相對效益,反而加重了經濟的萎縮與財政的困頓。但執(zhí)政黨并不深自檢討改善其施政方針,反而變本加厲,它在最近半年為“拼業(yè)績”搶提的政策和計劃,更是紛亂到讓人咋舌。
文章列舉了幾項“拼業(yè)績”的項目:200億的“擴大就業(yè)方案”和500多億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外,SARS風暴意外增加了500億的特別預算,這些都是年度預算開始執(zhí)行不久馬上又提出追加的預算。而最近半月,陳水扁承諾給老農津貼加碼1000,為中低收入戶提供就學貸款利息補貼,調降電費,又要為屆退教師編列300億元特別預算;另外,還有剛剛從“3年3000億”像變魔術般漲成“5年5000億”的另一項“擴大公共建設計劃”。
文章稱,支撐臺當局這股拼勁的,當然是執(zhí)政黨爭取明年勝選的策略;但是支撐這些計劃的財源,到底要從哪里來呢?
而當今臺當局對待預算大概只有兩個字足以形容,那就是“大膽”。臺當局預算計劃更大的特色是“只有卷標,沒有細目”。大家對幾百億、幾百億的計畫瑯瑯上口,至于內容為何,卻完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