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其發(fā)病率位居腫瘤第二位。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隨之改變,而今大腸癌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上升之勢。以上海地區(qū)為例,上世紀80年代,大腸癌在常見惡性腫瘤中位居第四位,至上世紀90年代已升至第三位。從2003年起,大腸癌躍居上海市區(qū)內第二位常見惡性腫瘤。在可預見的將來,大腸癌的發(fā)病率還將繼續(xù)攀升。
哪些人群易患大腸癌
從大腸癌的發(fā)病原因來看,其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與現(xiàn)代人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缺乏運動不無關系。臨床實踐已證實,以下六類人群屬于大腸癌的高發(fā)人群———
1、30歲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shù)、黏液便及腹痛者);
2、大腸癌高發(fā)區(qū),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
4、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遺傳性結腸病者;
5、有盆腔放療史者;
6、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一般來說,早期大腸癌并沒有什么特別癥狀,可能出現(xiàn)的臨床表現(xiàn)大致包括大便帶血、便后滴血流血、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變細、下腹不適、貧血等。如發(fā)現(xiàn)上述癥狀,通過直腸指檢、乙狀結腸鏡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鋇劑灌腸、大便隱血檢查、CT、B超、核磁共振等檢查,即可排查出大腸癌。
年輕人大腸癌病情更兇險
盡管大腸癌的高發(fā)人群仍以中老年人為主,但近年來大腸癌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年輕人的大腸癌病情也格外兇險。
相比中老年人的大腸癌,年輕人罹患大腸癌有其自身特點。其一,腹痛劇烈者居多:中老年大腸癌患者的腹痛多為隱隱作痛,青年患者疼痛則以劇烈腹痛居多,這可能與老年人疼痛敏感度的降低有一定關系。其二,血便多:青年患者中血便或黏液血便十分多見,比例可高達70%,其中部分患者以出血為癌癥的首發(fā)癥狀。我們建議,大便里有少量出血者,應靠大便隱血試驗才能檢驗出。莫要等到患者發(fā)生了明顯貧血后,尚不知病因何在,耽擱病情治療。其三,年輕人的右側癌比老年人明顯增多:中老年人的大腸癌多分布在人體左側,即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處,其比例約占整個大腸癌的70%左右;年輕人的大腸癌則左右病變率基本持平,其中右側癌變,即盲腸、升結腸處的比例明顯比中老年人增多。其四,年輕人中的浸潤型癌腫比例也較高。所謂浸潤,指的是癌細胞向四周或深層組織擴散的能力,年輕人大腸癌的癌細胞浸潤能力強,易擴散,導致疾病預后較差,五年存活率僅為中老年人大腸癌的四分之一左右。
防癌應少吃脂肪多食纖維素
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大腸癌可通過管住嘴巴來預防。讓我們先從誘發(fā)大腸癌的罪魁禍首———高動物脂肪飲食說起。
由于致癌物質可以溶解于脂肪中,因此飲食中攝入動物脂肪越多,也就意味著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越高。高脂肪飲食會增加腸道內的膽汁酸分泌,這種分泌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導致大腸癌發(fā)病。預防大腸癌,要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膽固醇的食物,如油、肥肉、魚子、動物內臟等;植物油每人每天也應控制在20克至30克內;少吃或不吃油炸、油煎類食物;烹調過程中,避免將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油過度加熱。
增加膳食纖維素的攝入,可增加糞便體積,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的接觸,繼而降低大腸癌發(fā)病。建議應每日補充膳食纖維30克,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瓜果、藻類等,適當補充粗糧。
此外,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對阻斷大腸癌也很有效。絕大多數(shù)大腸癌從良性腺瘤發(fā)展而來,良性腺瘤經(jīng)過合理處理,如腸鏡切除等,可實現(xiàn)完全治愈,這樣就不會給大腸癌“可乘之機”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