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眼部疾病中,白內障猶如一顆隱形的“定時炸彈”,讓許多人心生恐懼。別看白內障在老年人中很常見,它偶爾也會“;ㄕ小,讓人跌入陷阱。原本還在為老花眼的“道別”欣喜不已,殊不知這往往就是白內障“偷襲”的先兆。此時若不加以篩查防治,將會誘發(fā)更多后患。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有可能遭遇白內障危機,趕在視力發(fā)育期內選擇適當的治療時機尤為關鍵……如今,白內障治療理念與技術已日趨完善和成熟。今天就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眼科主任吳強教授為大家解惑其中的三大治療新觀念。
解惑1老花眼“道別”,白內障“駕臨”
對于那些時常與老花鏡為伴的老人而言,如果突然發(fā)現自己的近距離視力明顯提高,可別光顧著高興。事實上,這并非好兆頭,因為老花眼消失很可能就是白內障的早期癥狀。此時,應當前往醫(yī)院積極接受眼科檢查,及早發(fā)現和治療老年型白內障。
為什么當老年人出現白內障時,老花眼反而會消失呢?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晶體內代謝出現異常,晶體纖維發(fā)生變性、腫脹和混濁。當內部纖維充分腫脹時晶體就會變厚。而此時眼球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卻恰好增加,使得影像能更正確地投射在視網膜上。因此,許多老花眼的老人所看到的視覺景物會變得明顯清晰起來,甚至不戴老花鏡也可以看清近距離細小的物體。不過,盡管患上白內障的老人近處視力有所改善,但是遠端視物仍會很模糊。
目前,白內障在所有致盲眼病中居于首位。一般來說,人的眼睛內有一個類似放大鏡的組織,稱作晶狀體。正常的情況下它是透明的,如果晶狀體變混了,醫(yī)學上就叫作白內障。白內障阻礙了光線的射入,從而會影響人的視力。引起白內障的原因很多,以老年性白內障為多見。先天性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也很常見,近年來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也逐年增多。
解惑2小兒白內障,巧選干預期
白內障不只是老年病的代名詞,嬰幼兒出現白內障也不少見。由于嬰兒視力正在發(fā)育中,因此,對于先天性白內障嚴重的患兒,只有盡早進行干預手術治療才能夠有利于視力的改善。一旦錯過了手術最佳時機,甚至可能會使兒童出現嚴重的弱視。
一般來說,對于明顯影響視力的先天性白內障,最好能夠在保證嬰兒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手術,以充分保證其視功能的恢復。理想的手術時間大約在出生后數周內或兩個月內。對于那些年齡已達10多歲或20多歲的患兒,也不應放棄治療。
此外,術后的屈光檢查等跟蹤復查也不可忽視。建議應在醫(yī)師的指導下為患兒配戴合適的眼鏡,以增進視力。同時應注意配合光學矯正、功能訓練等綜合措施,爭取盡早配戴矯正眼鏡,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解惑3完善復明方案,手術漸成主流
由于大多數白內障難以徹底預防,通過手術摘除混濁的晶狀體并補償其屈光度,是目前恢復白內障患者視力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
白內障復明手術就是把混濁的晶狀體摘除,然后放置一枚人工晶體代替摘除的晶狀體。通常,晶體是一個直徑9-10毫米、厚4-5毫米的雙凸圓盤狀組織,有一定硬度。因此要將混濁的晶狀體從眼內取出來,必須在眼球上做一個弦長10毫米以上的切口。而這可能會增加出血,感染,眼壓升高,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的風險。經過技術與理念上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目前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已成為白內障復明手術的主流方案。
所謂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就是將乳化針經由很小的切口伸入眼球內,乳化針頭的超聲震蕩會把混濁的晶狀體擊碎乳化,然后將它吸出眼外。這一手術過程可以在不大于3毫米的切口中完成。因此,手術損傷較小,眼內壓力波動也較小,安全性較高。此外,小切口手術后角膜幾乎不變形,因此散光會大為降低,視力恢復也更好。
由此可見,為了更好地恢復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減少致盲等不良后果的發(fā)生,應該強調早期手術的重要性。當然,只有根據個體病情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與手術時機,才能讓更多人有機會清晰地看清這個美麗的世界。(記者崔穎 金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