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一小鎮(zhèn)。前些年,當?shù)鼐用癜l(fā)現(xiàn),每到傍晚總有一批東亞人模樣的中年男子結(jié)伴而行,循著固定路線,圍著特定民宅,周而復始環(huán)行,有人剔著牙,有人邊走邊做伸臂擴胸狀,但均旁若無人地大聲議論說笑,幾圈之后消失無跡。
最初,幾家居民只是好奇地從窗簾隙縫中望著這些東亞人,幾天后他們的眼光從好奇轉(zhuǎn)為警惕,繼而轉(zhuǎn)為恐慌,最后報告了警察局。后來,他們接到了警察局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這批人是在附近一所大學進修英語的中國某省干部,圍著民宅遛彎兒,只不過是晚飯后為消化胃中積食而進行的集體散步,并無惡意。
近些年來,不僅出國“公干”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自費旅游的中國人也漸成規(guī)模。這種飯后在異國他鄉(xiāng)結(jié)伴展開的集剔牙、健身、消化積食、交換趣聞等多種功能為一身的“中國養(yǎng)生文化之旅”,在中國人常去的國家已成街頭一景,“老外”對此也開始習以為常,上述報警之舉已鮮有所聞。
飯后集體百步走,雖為中國獨特民俗,但除了最初引致“友邦詫異”之外,并無太大遺患,不過中國公私游客帶至異邦其他形式的“文化碰撞”,似乎沖擊力更強,后患也更深。
英國《泰晤士報》稱,1995年僅有452萬中國人出境旅游,但去年這個數(shù)字超過3100萬,預計到2020年,將有一億中國人走出國門,前往全球各地旅游。
并不是所有“老外”都對這一趨勢歡欣鼓舞。有一次在巴黎盧浮宮,當游客屏氣息聲地觀賞藝術(shù)作品時,忽然一句洪亮的中國話炸響:“蒙娜麗莎就在前面那個廳!快走!”緊接著,20多名中國人呼嘯奔來。把這幅畫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別的游客根本甭想靠近,他們一邊相互招呼著,一邊輪流與“蒙娜麗莎”合影。由于“動靜”太大,最終引致管理人員的干預。
當然,也不是所有“老外”都不滿意中國游客的舉止。例如,國外小偷就對中國某些游客的“露富”之舉欣喜若狂。某些富起來的中國人,出了國,特愛穿金戴銀,揮金如土,并且喜歡隨身揣著大把鈔票。
中國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不僅引起了中國傳媒的批評,也引起了國外傳媒的報道。對外國傳媒的批評,一些中國人有著一種奇怪、復雜的心態(tài):同樣的毛病,即使完全屬實,只要是中國血統(tǒng)的人批評,哪怕是海外華人,都能接受,但要是“老外”批評,就有一種本能的排斥,輕者指責對方歧視中國人,重者則反擊對方“妖魔化”中國。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某些中國游客在外舉止不雅,也無須上升到“丑陋的國民性”高度,如果因此以為找到了中西文化高低優(yōu)劣的證據(jù),則更是小題大做。人的修養(yǎng)是可以培育、提升的,連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都可以變遷,那就更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國民性”了。說話聲大,就像飯后集體遛彎兒,只要注意場合,也沒什么不妥。外國人的批評也不一定全對,中國人也不必拿“老外”的喜惡,當作自己舉手投足是否妥當?shù)臉藴省?
中國人也不必對“老外”的批評太過敏感,動輒上升到千年族榮、百年國恥的高度。其實,平心靜氣細讀幾遍國外媒體上那些被指為“辱我族類”的文章,就會發(fā)現(xiàn),國外媒體的批評比起中國媒體的批評,要委婉、有節(jié)制許多,似乎沒有哪些“老外”對個別中國游客的不雅行為無限上綱,進而得出中國人是劣等民族、中國文化是丑陋文化的結(jié)論,相反,他們批評起同胞在海外的“現(xiàn)丑”行為來,更為苛刻和不留情面。
當然,“家丑不可外揚”、“寧忍老婆數(shù)落半天,不聽外人指教一句”等情結(jié),不僅是普通中國人的特點,也是全人類的共性。如果不想聽到外人批評,同時又想改正自己的缺點,唯一的方法就是:經(jīng)常自曝己丑,內(nèi)抖家丑。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有刪節(jié),作者: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