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9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9日發(fā)表社論說,綠營五•一七游行表現(xiàn)出相當?shù)墓?jié)制,沒有利用警察撞傷游行民眾事件將沖突升高,基本上,民進黨避免了“損人不利己”的后果,則顯示該黨已逐步恢復理性,重返正常政黨之路。不過,成功地掌握游行節(jié)奏,卻不代表民進黨重返執(zhí)政之路。五•一七之后,民進黨的難題才要開始。五•一七游行落幕了,民進黨要找回臺灣人民對它的信心,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摘錄如下:
理論上,政黨應該是會理性計算的,因此,當民進黨兩年前以排藍條款大舉排除黨內異己時,可以說是處于瘋狂的狀態(tài);相反的,五•一七游行表現(xiàn)出相當?shù)墓?jié)制,沒有利用警察撞傷游行民眾事件將沖突升高,基本上,民進黨避免了“損人不利己”的后果,則顯示該黨已逐步恢復理性,重返正常政黨之路。
不過,成功地掌握游行節(jié)奏,卻不代表民進黨重返執(zhí)政之路。五•一七之后,民進黨的難題才要開始。
一般,抗議或游行是表達意見的手段,但是民進黨獨樹一格,游行尚有對內功能,一方面展示黨的團結,因此,四大天王必須到場;另一方面則借著動員來凝聚支持者的士氣,因此,當民進黨宣稱游行活動成功時,其中一個指標意義是“支持者的心又回來了”。
若從凝聚內部的角度來看,民進黨確實可以宣稱五•一七是成功的;因為,之前為了不滿蔡英文對扁“柔性切割”,不但扁多次獄中批蔡,“獨派”團體更同時在臺灣南部發(fā)動游行,表面上是“分進合擊”,但頗有與蔡英文的黨中央“互別苗頭”之意。此舉逼得蔡英文、蘇貞昌上周紛紛到土城看守所向陳水扁“請益”,某個程度整合四大天王及黨內“獨派”,避免了在五•一七當天上演民進黨的“南北分裂”。
可以說,借著五•一七,陳水扁再度展現(xiàn)他以少數(shù)操作杠桿的能力,民進黨精英擔心黨的分裂,終于不敢與扁切割,但是,短期的妥協(xié)則必須付出長期的代價,亦即,民進黨一直無法面對他們的“陳水扁問題”。
到目前為止,民進黨除了私下運作讓陳水扁退黨外,針對扁案的公開發(fā)言,都是從“司法迫害人權”的角度出發(fā)。確實,特偵組審理扁案的公平性,以及法院的一再延押,都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但是,司法運作的不當,卻不能合理化陳水扁過去幾年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政治人物拿政治獻金是一回事,但是,動輒向企業(yè)界需索上億經費,將“國”產當私產分配,則是罕見。
對這些公然犯法的行徑,如果民進黨從未反省,如何讓選民放心,將來民進黨當家,弊案不會重演;更值得擔憂的是,政黨如果沒有自清的能力,臺灣很可能又要重演以政治激化來掩飾丑聞的悲劇。
更何況,除了“陳水扁問題”,民進黨仍有“罩門”(弱點、缺陷)待克服。就和所有的使命型政黨一樣,民進黨執(zhí)政,必然會面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問題,民進黨執(zhí)政初期面臨“核四”政策與黨綱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例;但是民進黨處理得并不成功,后果是,在臺灣這樣天然資源缺乏的地方,侈言重視“國家安全”的民進黨,一直未能在執(zhí)政時提出一套完整的能源政策。
更嚴重的,當然是民進黨的中國(大陸)政策。尚未執(zhí)政時,兩岸或中國(大陸)政策被視為是民進黨的“罩門”,民進黨必須一再轉型,強化兩岸交流政策,因此二千年選舉時,民進黨甚至還曾批評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但是執(zhí)政后期,為了鞏固“基本教義派”,民進黨不但走向“極獨”,還大力推動“法理臺獨”。民進黨執(zhí)政八年,不但無法拿出一套合理的兩岸政策,甚至以“執(zhí)政黨”身份大搞“極獨”,連臺美關系都受波及。
其實,以臺灣的歷史及地緣背景,任何有心執(zhí)政的政黨,都無法回避中國(大陸)因素。各種民調也都顯示,針對兩岸關系,臺灣民眾既要“國家”尊嚴,也在乎兩岸和平互利,因此,有責任感的政黨,必須在“國家”尊嚴、兩岸和平、經貿互利等各項因素之間找出平衡點。要達到這樣的平衡點,并不是靠著“敢沖敢打”,而是要仰仗能力及耐心的溝通。
五•一七游行落幕了,但是民進黨要找回人民的信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確定的是,意識形態(tài)不能提供答案,民進黨還必須證明自己的清廉及執(zhí)政能力,這是民進黨在五•一七之后的重要課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