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一级a在线,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新京報:工傷職業(yè)病救濟機制亟須改革
2009年08月07日 03:19 來源:新京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我國的工傷與職業(yè)病受害者已達到2億左右。勞動和安監(jiān)部門不精通工傷、職業(yè)病問題,衛(wèi)生部門不熟悉生產過程,這種“各管一段”、“兩張皮”的積弊必須革除,可建立統(tǒng)一的防治、認定機構。

  我國的工傷和職業(yè)病問題,已經到了全社會必須重視的程度了。中低端的、有毒有害型的產業(yè),在創(chuàng)造相當比例的GDP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后果:全國大概有1600萬家涉及有毒有害的職業(yè)病危害企業(yè),涉及人群有2億人。如此嚴重的后果,雖然與產業(yè)層次、技術水平有關,也與工傷和職業(yè)病的違法侵權成本過低、防護與保障不力、救濟機制過于復雜有關。

  民間機構整理出的《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報告》,用329件農民工工傷案件,證明相關制度缺陷:工傷認定程序漫長、維權成本高、行政執(zhí)法部門缺位等。(8月5日中國青年報報道)

  與工傷、職業(yè)病相關的完整程序包括四階段:勞動關系的確認,工傷或職業(yè)病的認定,勞動能力鑒定,權利義務和責任的裁決。第一階段,如果雙方對勞動關系有異議,則可能需經過一裁兩審才能確認;如無異議,則可直接進入工傷職業(yè)病認定。第二階段,現(xiàn)有的工傷、職業(yè)病的認定,是由分屬于勞動行政部門、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認定機構進行的。這種認定,是一種依相對人申請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具備法律上的終局性,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訴訟啟動司法審查程序推翻該認定,由此可能經過兩審。第三階段,工傷職業(yè)病認定后,損害賠償?shù)葯嘁婢葷绦虿拍荛_始,可能又需經過一裁兩審。

  《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報告》計算出,將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待遇索賠完全走一遍,平均需要484天,16個月。如果加上勞動關系認定,可能需2年以上。如果認定、仲裁、審判機構再瀆職拖延,權利救濟將更加困難。

  等待救死扶傷、養(yǎng)家糊口的受害方當事人,顯然無力支撐下去。傷病者或其家屬,為了得到及時救治和賠償,而被迫放棄部分應得權益,私了或接受某些不公正的調解方案,相當普遍。如果責任人抵賴、職能部門瀆職,則受害人更會走投無路、陷入絕望。鄭州的“開胸驗肺”案件,不僅在挑戰(zhàn)社會的道德底線,也直接暴露了相關體制、制度的積弊。

  因此,必須簡化機制、強化救濟,改革相關制度和機制。

  根據國情、體制和有關經驗教訓,筆者提出如下改革建議:

  一是整合相關管理體制,勞動和安監(jiān)部門不精通工傷、職業(yè)病問題,衛(wèi)生部門不熟悉生產過程,這種“各管一段”、“兩張皮”的積弊必須革除,可建立統(tǒng)一的防治、認定機構。

  二是工傷保險制度須對用人單位形成剛性約束,不依法參加該保險并足額交納經費,不得開業(yè)并嚴厲處罰;工傷保險基金和公立醫(yī)院應共同建立最快捷的綠色救治通道;工傷保險基金依法支付后,可在一定條件下對責任方行使追償權。

  三是強化行政監(jiān)察執(zhí)法的力度,提高其效能:受害方及其親友有權利反映,用人單位和醫(yī)療機構有義務向執(zhí)法機構及時報告;執(zhí)法機構必須而非“可以”進行調查處理,應責令用人單位或社會保險機構立即、合理地救治受害者。

  四是全面改革工傷、職業(yè)病的認定機制,使之成為專業(yè)技術鑒定,而非具體行政行為;在勞動仲裁與訴訟中,通過專業(yè)鑒定、司法鑒定的機制處理。鑒定結論須經質證,才能成為定案依據?纱_立鑒定人到庭接受詢問、專家證人等制度。

  五是適當引入舉證倒置的制度,如果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對方不屬工傷、不是因其用工而導致的職業(yè)病,則應作出對受害方有利的認定。當然,勞動者離職時的健康鑒定,也十分重要。職業(yè)病風險高的企業(yè),可要求勞方持有健康鑒定書應聘,以避免對其他用工過程所形成的后果承擔責任。

  □陳步雷(學者)

【編輯:吉翔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