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京像個花園,那里面也應(yīng)有朵格;ㄔ诰`放!
本刊記者/孫冉 楊龍(發(fā)自拉薩、北京)
康巴漢子橫行康區(qū)自帶刀。
刀對他們來說,既是雄性的象征,還有防身、割肉的便利。他們是草原的吉普賽人,逐水草而居,好斗和不羈是身后的土地留給他們的印記。
當(dāng)年,北京對于康巴漢子澤郎王清,就是心中那片遙遠的水草。與其說是征服,不如說是迎合。他剪去了長發(fā),摘下了佩刀,脫了藏袍,不帶絲毫康巴印記就進城了。
在北京,他置了家,娶了北京女子,開的藏族餐吧,還醉倒了不少城里人。
但每到夜里,他還是想起心中的“瑪吉阿米”,那東方高高的山尖和女神醉人的笑臉。在城市里,“瑪吉阿米”是這個男人的現(xiàn)實;而在內(nèi)心深處,“瑪吉阿米”是他遙遠的鄉(xiāng)愁。
它們總是交錯地出現(xiàn)在澤郎王清的生活里,矛盾且又關(guān)系牢靠。這種復(fù)雜的背景,讓這個康巴漢子的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讓他游離于城市的商業(yè)和內(nèi)心深處的后花園之間。
尋找“瑪吉阿米”
澤郎王清出生在四川阿壩哈拉瑪大草原一個游牧家庭,用他的話說他的家鄉(xiāng)又窮又偏遠,但景色美得令人心醉。人們延續(xù)著游牧人的生活已經(jīng)數(shù)百年,澤郎王清在那里一直待到15歲。
之后他被四川人民廣播電臺聘去做藏語播音員,從此就進了城。這是1981年,他在成都有了一份令人艷羨的“鐵飯碗”。即便他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周的工作,之后就無所事事,但他還是干了10年。
其中有一年三個月的時間,他把自己與現(xiàn)實隔離開來。他突然有一個迫切的愿望,要把藏文學(xué)好。
澤郎出生在文革時期,那時藏語是封建殘余,學(xué)校里教的都是漢語課本。依靠家族的維系,他會說藏語,但不會寫。
在成都工作時,中央民族大學(xué)是全國唯一教授藏語的高校,單位想送他去深造,但他固執(zhí)地認為一門語言是和它的文化密切相關(guān),怎么能到一個沒有藏文化傳統(tǒng)的地方去學(xué)習(xí)藏文呢?
他來到一座4000多米雪山的腳下,追隨一位在此修行多年的高僧。這里是一個宗教教派的智慧舌心,著名的佛學(xué)堂;可也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除了一間30平米的木屋,夜里只與風(fēng)聲、鳥聲、蟲聲、狼聲為伴。
毫無干擾的生活讓澤郎王清的藏文進步神速,因為藏文的學(xué)習(xí)要從歷史、文化、佛經(jīng)入手,他開始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民族,為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感到自豪。
每日與雪山共眠,他懂得了族人對神山、圣湖、對雄鷹的崇敬。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則:那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同時注重因果報應(yīng)——這也是藏傳佛教最基本的思想。
去深山學(xué)了一年多的佛經(jīng)之后,他卻開了一家廣告公司。之后的1997年,去拉薩潛心求佛,卻陰差陽錯接手了一家餐吧。
這是位于拉薩八廓街東南角的一棟黃色建筑。澤郎王清初見它時感到很奇怪,因為藏區(qū)的房子是不可以用這個顏色的。
黃房子的主人是三個美國女孩,她們告訴了澤郎王清一個傳說:這棟小樓是第六世達賴?yán)飩}央嘉措曾經(jīng)下榻過的地方,因為曾有神靈托夢給他,讓他尋找一位月亮般純美的少女,助他一臂之力來普渡眾生。
兩人在這里不期而遇,她美麗的容貌印在了倉央嘉措的心上。之后倉央嘉措?yún)s遍尋不獲,于是惆悵的他寫下了著名的詩歌《在那東山頂上》:
在那東方高高的山尖
每當(dāng)升起那明月皎顏
瑪吉阿米醉人的笑臉
會冉冉浮現(xiàn)在我心田
藏語中“瑪吉阿米”,意為圣潔母親、純潔少女。澤郎王清在黃房子里泡了半個月,“瑪吉阿米”的傳說似一股力量吸引著他,最終他接手了這家餐吧,取名就叫“瑪吉阿米”。
很多人因為澤郎王清的餐吧,才知道了“瑪吉阿米”的故事。而他的餐吧通過餐飲來傳播西藏文化,也成為人們了解西藏的一個溫馨切口。
征服北京這片“水草”
1999年,“瑪吉阿米”的生意如日中天,幾乎成為到拉薩旅游必去的一個景點。一位從北京來的朋友對澤郎王清說:“你應(yīng)該去北京開一個‘瑪吉阿米’,北京那么大的市場,全世界的文化都能在那里生根發(fā)芽,卻沒有見到過一家像樣的藏族餐廳。”
此前,澤郎王清僅去過北京兩次,對北京的了解,限于天安門、長城和故宮。他動心了。1999年冬天,澤郎王清來到北京,為新的“瑪吉阿米”選址。
那時他手中僅有的資源是:十幾萬的存款,刊登分類廣告的報紙。他想找一個外國人、白領(lǐng)、文化人聚集的地方,拉薩店中的客人大多就是這種類型。按照報紙上的廣告,澤郎王清在使館區(qū)、燕莎、國貿(mào)生活區(qū)尋覓,卻總找不到讓自己滿意的地方,要么價格太高,要么房子的大小不合適。
就這么斷斷續(xù)續(xù)找了兩年的時間,直到2001年的春天,澤郎王清終于看中了秀水南街一家200多平米的店面,這家店緊鄰使館區(qū),眾多外國人出入。
澤郎王清剛開始操作時,有個北京朋友非常熱情地想與他結(jié)盟。但在洽談具體事宜時,兩人的理念發(fā)生了矛盾。這個北京生意人堅持要以最小的成本攫取最大的利潤,他對澤郎王清想盡可能展現(xiàn)藏族文化原汁原味的想法嗤之以鼻。
但澤郎王清一直謹(jǐn)記高僧師傅最后對他的叮嚀,“信仰藏傳佛教,并不意味著要待在廟里念經(jīng),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若走了商道,就要遵守一個原則:一定要用心創(chuàng)造產(chǎn)品,與別人公平對等地交易!
北京“瑪吉阿米”的所有家具裝飾全部從西藏運來,一輛加長大卡車,兩個司機日夜兼程走了4天4夜。梁、柱上的壁畫請了3位西藏畫師一筆筆精心繪制。窗旁的燈籠,墻上的藏歷、唐卡,頂棚上的八寶布簾、屋梁上的木制面具,全部在西藏訂制。服務(wù)員和廚子也從藏區(qū)尋找,光裝修就花了兩年時間。
“我要在北京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西藏。這既是商業(yè)行為,也是文化行為。以藏族餐飲為載體,把藏族文化中諸如建筑、繪畫、民居、歌舞,都在這里得到展示。如果用假的東西去模仿,那就沒有生命力了!睗衫赏跚灏言鷳B(tài)文化看得很重,他說,如果北京像個花園,那里面也應(yīng)有朵格;ㄔ诰`放。
之后北京陸續(xù)開了很多家藏式餐廳,也不乏藏人老板,但名氣始終都不如“瑪吉阿米”。
這十年,他像候鳥一樣生活,夏季回到拉薩,冬天來臨之時飛到北京?偞粼诒本,還是讓他有些不習(xí)慣。他喜歡拉薩,雖然這里的商業(yè)游戲規(guī)則已經(jīng)和內(nèi)地?zé)o異,有時回來也只為了看看藍天,讓心透徹。
據(jù)估計,在北京的西藏人近萬,大多從事與文化相關(guān)的工作。藏族人來北京找工作,首先都會想到“瑪吉阿米”,這里也成為了他們集體抒發(fā)鄉(xiāng)愁的地方。
藏人或許是最無法割舍鄉(xiāng)情的民族,澤郎王清有一些朋友,即使在北京已經(jīng)扎根20多年,最終還是失望地離開了這里。理由因人而異,但追其根源,澤郎王清說那應(yīng)是藏人骨子里的東西,與信仰有關(guān)。
“瑪吉阿米”的北京傳奇
澤郎王清的愛情也因“瑪吉阿米”而到來。
在為北京“瑪吉阿米”尋找店鋪的過程中,康巴漢子澤郎王清與土生土長的北京白領(lǐng)牟向暉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
他們的世界太不相同,一個恣意馳騁在草原,一個在跨國公司的寫字樓里得心應(yīng)手。但他們還是無可救藥地相愛了。
牟向暉說,第一次見這個康巴漢子,他講了很多他的經(jīng)歷,還有他自己對藏文化的理解!澳欠N感覺是以前沒有過的,無法描述。我覺得好像突然有人在我面前打開一扇新的窗戶,外面是我從沒接觸過的世界。”
澤郎王清邀請牟向暉游成都,很快又去了西藏。澤郎特別喜歡納木錯,他說要帶向暉去看日落。他們碰到了一個極為壯觀的日落,向暉從來都沒有見過那么漂亮的夕陽,整個半邊天都是紅的。
度完假,再次回到寫字樓,她感到恍恍惚惚、亦幻亦真,原來熟悉的工作突然難以適應(yīng)了,看著西藏帶回的照片,她對那片神圣的土地和這個神奇的男人充滿了敬意和迷戀。
他倆的關(guān)系,牟向暉家里并沒有太多意見,倒是澤郎王清的一些藏族朋友在席間口出不遜:漢族人很狡猾,不誠實,常常說了話不算。向暉有些不快,但她知道那不是針對她個人的。
澤郎王清是虔誠的藏傳佛教徒,每天早晚都要念一段經(jīng),到北京后依然如此!八麜讼茨_、刷牙,但是不會忘記念經(jīng),即使是喝醉了,也不會忘!蹦蚕驎熜χ枋鏊恼煞。
他念經(jīng)的主要目的就是感恩,也為妻子祈福。受丈夫的影響,牟向暉也開始信佛。同《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交談期間,她不忘時常撥動手中的佛珠,這成為戰(zhàn)勝他們之間隔閡的突破口。澤郎形容妻子信佛后,“心里仿佛點燃了一盞明燈”。
結(jié)婚之前,澤郎王清有過另一段婚姻。至今,澤郎還與前妻及其父母保持著家人般的關(guān)系,前妻及父母到北京來玩時,澤郎恰巧不在,全程都由向暉接待。
澤郎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說難道我們夫妻不成,還不能做朋友嗎?應(yīng)該是一種以誠相待的關(guān)系,這也是對于緣分的崇敬。
兩人的分歧多在工作上,“她更理性,我更感性。我總想著闖蕩和冒險,想像牧人一樣繼續(xù)行走,她更希望安于現(xiàn)狀的幸福。”很多人問澤郎王清,北京是你的目的地嗎?他的答案永遠是:這里只是我的一個夏季牧場。
用信仰化解誤會
澤郎15歲離開康區(qū)后,康巴漢子的印跡就越來越淡,桀驁隱在眉間,流浪的本性流淌在他的骨血里。如今,他已經(jīng)很少與兒時草原上的玩伴來往,他們中的有的做了公務(wù)員,有的依然過著游牧生活。
不穿藏袍的他依然懷念游牧人的生活,提起馬背飛揚的日子眼睛就發(fā)亮。那是怎樣一種瀟灑。涸诓菰辖(jīng)常走到天黑就隨地住下,脫下藏袍當(dāng)被子蓋,馬鞍作枕,羊毛墊子墊鋪,草原就是床,滿天繁星伴入眠。
生活方式的傳統(tǒng)還在,但一些變化也在悄然發(fā)生。
澤郎王清發(fā)現(xiàn),這幾年康巴人開始鎖門了,以防偷盜,這在從前是根本沒法想象的。路上看到牽著馬的康巴漢子,停下來想同他合個影,但他已經(jīng)懂得了張口要錢甚至敲詐。還有一些年輕的康巴小伙,看多了電影中黑社會的打打殺殺,也搞起了流氓幫派。
這些讓澤郎王清既憤怒又痛心,強勢商業(yè)文化的侵襲不可避免,經(jīng)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很大便利的同時,靈魂深處很純真的那些品格也隨之被污染了。
澤郎王清走了很遠,他說自己始終沒有迷失,他既保留了傳統(tǒng)藏人對信仰的執(zhí)著,又對現(xiàn)代商業(yè)文化兼容并收。他說他讀懂了藏傳佛教的核心,并運用到人生中,“不理解的話只能是迷信,回到現(xiàn)實,信仰就崩塌了”。
生活似乎總是那么一帆風(fēng)順,但自去年,他開始遇到了一些小麻煩。頭一件事是,拉薩“3·14事件”后,北京的兩家店里,顧客突然少了一大半。
店里近百名員工中,九成是藏族人,餐吧因而成為“重點關(guān)注”對象。常有不速之客到店里來詢問,員工們都很緊張。有顧客打電話來訂位,在電話里問服務(wù)員:“我們是漢族人,來店里吃飯不會挨打吧?”他和妻子哭笑不得。
這是他闖蕩北京近十年來,頭一次碰到這么棘手的狀況——即使是2003年讓餐飲業(yè)元氣大傷的SARS,也沒有令“瑪吉阿米”如此難熬。
第二件頭疼的事發(fā)生在2008年5月,老店的一些員工宿舍的租房合同到期,房東不讓她們住了。此時離“3·14事件”過去不足兩月,奧運會又臨近,找房子歷經(jīng)艱難。一聽說是集體宿舍,而且是藏族,幾乎沒有人愿租房子給他們。
妻子牟向暉承認,店里的員工會有點擾民。即使在餐館里歌舞了一個晚上,夜里下班回宿舍的時候,這群藏族年輕人還經(jīng)常會手舞足蹈。偶爾,他們還會因為醉酒給鄰居們?nèi)屈c小麻煩。
“3·14”之后,澤郎王清給大家開會:不許喝酒、不許擾民!這群單純的年輕人也知道了形勢緊張。
五六個藏族姑娘搬了好幾次家,實在沒有去處,最后只好搬到新店的宿舍來,跟其他女孩子們擠在一起。
對于這一切,澤郎說他能做的只是通過“瑪吉阿米”來慢慢化解其中的誤會!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