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三日電 題:南昌起義前后聶帥的傳奇經(jīng)歷——聶力筆下的父親聶榮臻
中新社記者 淮黎霞
適逢南昌起義八十周年,中國新聞社前不久主辦了“南昌起義將帥子女北京座談會”,記者見到了聶榮臻的獨生女兒聶力中將,她在會上顯得格外高興,稱贊這個活動辦得好,有意義。因為聶帥戎馬一生,歷經(jīng)無數(shù)戰(zhàn)役,而南昌起義在聶帥的戰(zhàn)斗生涯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由于已是七十六歲高齡,聶力對記者說,我就不去南昌了,但我對英雄城非常向往,南昌起義今年正好是八十周年紀(jì)念日,我要說的話都在我的《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這本書里了。說著她親自簽名把這本書贈與記者。
這本書浸透了聶力對父親聶帥的崇敬之情,她以一個女兒的視角,展示了聶帥傳奇的一生。
聶力對記者說,一九一九年,父親赴法勤工儉學(xué),在那里結(jié)識了周恩來、朱德、陳毅、鄧小平等人,他們私人感情很好,并成為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一九二四年秋,父親來到莫斯科,與葉挺等人同在蘇聯(lián)紅軍學(xué)校中國班學(xué)習(xí),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培養(yǎng)的寶貴軍事人才。
聶力說,就是這些學(xué)習(xí)西方技術(shù),一心報效祖國的熱血青年,他們又在南昌城聚在了一起,共同組織策劃了驚天動地的南昌起義。
起義時,周恩來指定聶榮臻為臨時性組織前敵軍委書記,當(dāng)時起義部隊主要依靠賀龍的第二十軍、葉挺的第二十四師和朱德的軍官教育團。周恩來讓我父親設(shè)法把第二十五師拉來參加起義。經(jīng)過三天三夜沒合眼的緊張籌劃,父親把其中兩個團拉了出來,總?cè)藬?shù)超過三千人,匯入南昌起義的隊伍,編為起義軍第十一軍的第二十五師。南昌起義后我父親被任命為第十一軍黨代表。
記者翻開《山高水長》這本書,聶力將軍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悲壯傳奇的畫卷:起義軍雖英勇作戰(zhàn),但在南下途中,被不斷地失利、酷暑、饑餓、疾病、死亡困擾著部隊。部隊很快就散了。兩個月后,聶榮臻與葉挺一起流散到了廣東普寧縣,卻意外在這里遇到周恩來等人。
此時的周恩來身染瘧疾,發(fā)高燒,臉色鐵青,非常痛苦。病情發(fā)作厲害的時候,連稀粥都無法吃下去,有時神志不清,躺在擔(dān)架上,還在喊,沖啊,沖啊……。看到自己最欽佩的人病成這樣,聶榮臻心急如焚。
敵人又從后面追趕上來,周恩來身邊只剩下聶榮臻、葉挺和幾個警衛(wèi)人員了。為了減小目標(biāo),避免被俘,聶榮臻和葉挺商量后,遣散了警衛(wèi),兩個人架起不時說胡話的周恩來連夜逃離。
周恩來是黨的重要人物,他如果被俘,損失就大了。聶榮臻和葉挺只有一個信念:寧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護好周恩來。就在走投無路之時,他們遇到了中共汕頭市委常委楊石魂。幾個人經(jīng)過商量后,決定渡海到香港去。
費盡千辛萬苦,他們終于來到陸豐甲子鎮(zhèn),找到了一條小船,于黎明前啟帆出海。周恩來、葉挺、楊石魂、聶榮臻,再加上船工,一共五個人擠在一葉扁舟上。周恩來躺在船艙里,其他四個人擠在艙面上。
臺風(fēng)剛過去,仍然是風(fēng)大浪急,小船晃得厲害,坐都坐不穩(wěn),隨時都有掉到海里的危險。四個人找來船上的繩子,把身子牢牢拴到桅桿上。小船就像一片樹葉,貼著浪尖顛簸著前行。就這樣經(jīng)過一段驚心動魂的海上之旅,他們才到達了香港,擺脫了險境,治好了周恩來的病。
聶力將軍認為,南昌起義前后的這一段傳奇經(jīng)歷,在生死與共的老戰(zhàn)友心中是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