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jīng)|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wǎng)|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nèi)媒體評論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政府非稅收入不能成謎
2007年05月08日 05:26 來源:新京報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宋蘭接受中國政府網(wǎng)專訪時表示,中國的稅收收入已占到財政收入的95%左右,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5月7日《新京報》)根據(jù)財政部提交全國人大的預算報告,2006年政府財政收入總額大約是3.9萬億元,5%就是2000億,這就是納入政府財政的非稅收入總額。

  政府非稅收入構(gòu)成非常復雜,具體包括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政府基金、罰沒收入、土地出讓金等等,幾乎每一塊都是“大蛋糕”。以土地出讓金為例,200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5894億元,2005年,即使在國家收緊“地根”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金總額仍有5505億元;2006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總額達到了7000多億元。再比如名目繁多的行政事業(yè)性收入,其收入和支出也不十分明朗。

  顯然,政府每年的非稅收入可能要超過2000億元,而納入政府財政的部分,往往游弋在政府財政管理體系之外。

  政府稅收“取之于民”,政府非稅收入也無一不是“取之于民”。土地是歸全民所有的公共資源,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實質(zhì)上是歸屬于公眾的租金收入;至于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等,也是掏公眾的腰包。然而,我們現(xiàn)在知道政府非稅收入取之于民,卻不十分清楚“藏之于誰”。體現(xiàn)在政府財政上的只有2000億元,剩下的錢到底落在哪本賬上,公眾找不到明確和權(quán)威的答案,不能確定具體“用之于誰”。

  政府的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汲取途徑雖有所不同,但都應以公共性為根本原則。在其征管和支出方面,公眾都應明確最終的決定權(quán)和監(jiān)督權(quán)。政府的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都不能成為公眾不明不白的謎團:各級政府非稅收入的總額到底有多少?那5%之外的政府非稅收入到底去向何方?面對這些縈繞在公眾心頭的謎團,有必須將加強政府非稅收入征管列入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日程。(羽翔)


 
編輯:李淑國】
:::相 關(guān) 報 道:::
·中國稅收占財政收入95% 為改善民生提供財力保障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guān)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shù)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guān)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