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智囊團的全球“最佳”城市排行榜顯然冷落了美國——只有匹茲堡的排名相對靠前,在140座城市中位居第29位。“美世生活質量調查”的排名也頗為相似,檀香山僅僅躋身前30名……
對于熱心的美國市民而言,2009年的各種“宜居城市”排名似乎遠遠不能達到他們的預期。
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歐洲一些環(huán)境優(yōu)美且保存完好的古城,如維也納、蘇黎世、日內瓦、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和慕尼黑。而大多數發(fā)達的美國城市,居然沒有競爭過津巴布韋的哈拉雷。
于是,有人問,究竟是什么讓一座城市變得“宜居”甚至“偉大”?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宜居城”
“一個宜居的城市不應該對人有所壓制!
“鏈接了過去和未來,它尊重歷史的烙印,尊重我們的后代!
“它是社會組織的元素能夠被保存和更新的城市!
“能有健康的生活,有機會能夠輕易地交通,對孩子和老人來說很安全,能夠輕易地接近綠地,宜居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
……
或許,有一千個關注城市發(fā)展的人,就有一千個宜居城市的想像。為了找到一個“標準答案”,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曾經委托調查公司四處尋訪。
然而,自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有限的城市居住容量帶來一系列環(huán)境和社會問題以來,對于“宜居城市”(livable city)的內涵,至今還未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爭論始終不絕于耳。
似乎是為了終結有關“什么是宜居城市”的爭論,近年來,全球各種機構紛紛推出了“樣板城市”排行榜。
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fā),《美國城市文化》列出23個項目對全球16個城市的“宜人性”進行打分評比。
考慮到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英國經濟學家智囊團(EIU)的評價體系包括了社會穩(wěn)定、健康保障、文化與環(huán)境、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5組指標,被媒體廣泛引用。
德國新崛起的綜合雜志《單片眼鏡》則提出,“世界宜居城市”須滿足11個基本條件:擁有設計良好的國際機場;犯罪率低;國家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有高素質的保健醫(yī)療服務;氣候宜人;通訊系統(tǒng)良好;社會容忍度高,能容忍同性戀、不同種族,并讓婦女平等就業(yè);凌晨1時仍能買到酒;公共交通包括出租車的收費合理且服務上佳;當地媒體及國際報章雜志數量可觀且品質優(yōu)秀;城市規(guī)劃可讓市民接觸到大自然,并盡量避免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