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樓市觀察:房價偏高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誰?

2006年11月21日 10:01

    10月31日獲悉,2006年1到9月,京城居民人均購房支出同比增加39.6%,而9月普通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1.8%,環(huán)比上漲0.4%。2006年三季度,北京商品房批準預售面積比二季度下降22.8%,商品房價格因此繼續(xù)保持快速上漲態(tài)勢。三季度整體均價已接近萬元,達到9397元/平方米,與第二季度7861元/平方米相比,上漲了19.5%。 中新社發(fā) 吳芒子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11月20日的《中國經濟周刊》有兩篇報道耐人尋味: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認為,出現房價高的原因,主要還在于房地產商的獲利欲望過強。與此同時,江西省贛州市房地產管理局局長劉宏長認為,商品價格的變動受三大因素制約:一是商品自身的價值;二是貨幣本身的價值;三是該商品的市場供求狀況?梢哉f,這次全國房價普遍大幅度上漲是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雙方觀點都貌似有理,但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地方政府。把板子打在房地產商身上,雖然大快人心,但容易遮蔽了事情的真相。完全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房價高漲,這則是典型的惟市場論,更是有失公允。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是高房價背后的關鍵因素,兩者不可或缺。

  先讓筆者轉引新華社記者包永輝去年3月采寫的一段報道:有個城市為了抬高出讓土地的價格,特意請他們這家公司(一家在全國也算得上重量級房地產公司)來當“托兒”,與外地投標企業(yè)競價。這位老板十分擔心價格抬得太高了,砸在自己手里吃不消!澳阒还芡呃锾r就行了,如果砸在手里,由政府兜底,大不了再還給政府”,政府的一位官員這樣“開導”他。吃了政府官員的“定心丸”,這位老板競起價來底氣十足,果然使地價迅速飆升,再創(chuàng)這個城市土地出讓價的新高。

  仔細琢磨包永輝這段消息,真讓人茅塞頓開,更讓人不寒而栗!高房價原來是這樣煉的!面對這些鮮為人知、觸目驚心的細節(jié),那些處心積慮為地方政府文過飾非的人是否還會理直氣壯?力量存在于細節(jié)當中,更存在于真實當中,在真相面前,任何矯飾都經不起推敲,任何王顧左右而言它的說辭都讓人懷疑其動機,讓人失望。

  事情的悲哀之處還在于,包永輝披露的內幕并不局限于一地。據稱,這位老板透露,類似這樣由政府“操盤”推動地價上漲的事例在不少城市存在著。應該說,在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看來,地方政府一般都會希望地價攀升、房價上漲,以便從中漁利。但是,一般人都不會想到地方政府為了為了使地價飆升竟然出此招數。地價飆升了,房價勢必跟著飆升,最后買單的必然是老百姓。

  地方政府在推動房價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房地產商當然也難辭其咎。日前,清華大學建筑系副教授周榕直指“房地產商的四宗罪”:價值觀上崇尚拜金主義、宣揚享樂主義的生活觀、將社會分化對立推到極致以及崇洋媚外、追求復古,對時代文化缺乏自信。這些指斥雖然有些盛氣凌人,但房地產商的口碑不佳可見一斑。這也難怪,近年來房地產商的種種作為也的確讓人不敢恭維。無論是房產暴利說還是房奴活該論,無論是肆意哄抬房價還是隱瞞巨額利潤,無論是賺取灰色收入還是隱匿非法所得,這些方面都有可指摘之處。

  當然,推動房價上升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住房的供求關系,城市化的加速等因素,以及中國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傳統(tǒng)觀念。但是,這些顯然都不是主要原因。在當前,厘清房價偏高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誰,確乎大有必要。去年以來,無論是“國八條”還是“國六條”以及“九部門十五條”細則,中央的宏觀調控不可謂不用力,但效果似乎不能盡如人意。前一段的房地產界整肅風暴,一些沾染房地產腐敗的官員被揪出后,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如今,各地又傳出房價不降反升的跡象,如何厘清責任方,從而提綱挈領,達到打壓房價的目的,已是當務之急。而要想提綱挈領,就先須弄清楚房價偏高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王石川)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