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无码在线不卡视频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對高房價必須進行源頭治理
2010年01月04日 13:49 來源:山西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歲末年終本應是樓市的淡季,然而又一股量價齊升的熱浪還是宣告了房地產業(yè)“黃金時節(jié)”的到來。于是,2009年12月7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9日和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27日溫總理接受新華社獨家專訪時,都表示將對瘋狂的房地產業(yè)打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加強市場監(jiān)管和安居性保障工程建設”的“組合拳”。

  其實,針對房地產業(yè)的“高燒”,2005年的“國八條”和2006年的“國六條”與現(xiàn)在的“組合拳”大致相同。但在房價反彈且超歷史最高水平的今天,這套“組合拳”的效用又將怎樣?

  知去脈須看來龍。有必要再次審視房價為啥這么瘋。

  首先是政策因素。為了早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2008年10月以來,政府相繼出臺系列政策刺激房地產業(yè),以帶動其他產業(yè)的發(fā)展;銀根放松后,大量的信貸投入為房地產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無形中推漲了房價上漲的預期。其次是投機者的人為因素。囤地、惜售、捂盤等開發(fā)商慣用的逐利伎倆,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市場假象,從而誘導各類資金爭相入市,進一步拉抬了房價。再次是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多數(shù)消費者“買漲不買跌”,房價下滑時期待著價格一低再低;房價走高時,“再不買就會更貴”的恐慌心理使其爭相購買,房價便使勁攀升,市場預期被拖入一個因單向前行而難以逆轉的非理性軌道。第四是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因素。革命先哲孫中山一個世紀前曾說,“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痹掚m激進了些,可蘊含的道理卻是硬邦邦的:社會整體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地價隨之上漲,地價上漲是整個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其額外利益理應由全社會共享(目前征收的各類房產稅就是共享形式之一)。2009年中國保持了8%的經濟增速,房價高升也在情理之中(高得離譜則另當別論)。

  由此看來,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其一,高房價是多重因素疊加并相互影響的結果,目前單一的調節(jié)措施恐難以真正奏效;其二,因為政府在金融危機中必須鼓勵產業(yè)關聯(lián)度大的房地產業(yè)發(fā)展,而消費心理在總體是非理性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帶動房價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其他因素難以掌控的情況下,唯有抑制投資投機才是讓房價回落的最可行選擇。

  事實上,我們早就注意到了投資投機的社會影響,國家政策無論是以往還是現(xiàn)在也都提出要在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對“自居型、改善性需求”與“投資投機需求”區(qū)別對待。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在房產信息尚不透明的今天,我們何以確切地分辨購房者究竟是自居還是投機?退一步講,即使是投資投機,其錯又在哪里?

  投資投機者以錢生錢、坐地待價、一夜暴富,雖然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傳統(tǒng)觀念相背離,但這卻是法律“默許”的獲利方式。而且,由于土地相對稀缺,向房地產投資反倒與購買黃金、收藏古董類似(暫不論房子是特殊的民生必需品),成為財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耙苑筐B(yǎng)老”目前在我國還是一種重要的養(yǎng)老方式。這也就不難理解,目前的政策為什么只是說“抑制”,而非“遏制”。

  追根究底,向房地產業(yè)投資投機的動力在于:這是個暴利行業(yè)。從行業(yè)利潤來看,紡織業(yè)的利潤是2%,家電2%,外貿企業(yè)8%,而房地產業(yè)的利潤可達30%—40%。這不能不讓人心動,讓游資沖動?磥恚ㄟ^有效舉措使得行業(yè)間的利潤相對平均,才能避免經濟中“過熱”與“過冷”并存的尷尬,才是消除投機的治本之策。

  其次,還應當看到,樓市暴利的核心并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土地。同樣的樓房,在不同的地段會有不同的價格。政府的“土地財政”也好,“地王現(xiàn)象”也罷,或許這本身并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恰恰在于,政府如何提供“有區(qū)別的土地”,使房價既受市場調節(jié),又不致產生經濟問題,同時還能保證保障性住房需求?

  2009年12月17日,中央五部委公布了《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國土資源部近期也正積極醞釀2010年新一輪的土地調控政策。我們期待著更多類似的可對高房價進行源頭治理,促使房地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利好消息。(姜飛云)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