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大名卓玥,鄧榕獨生女,鄧小平外孫女。作為大型慈善活動——“集善嘉年華”的發(fā)起人,她昨晚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操持的“幫助貧困聾兒走出無聲世界”大型慈善公益演出,當場就為這個已持續(xù)7年的大型慈善活動籌得善款2億元。
慈善晚會
昨晚的慈善晚會全名為“紀念國際殘疾人日·集善嘉年華北京2009——幫助貧困聾兒走出無聲世界”慈善活動暨“集善工程——助聽行動”啟動儀式并為聾兒康復事業(yè)捐款,是我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為聾兒進行康復治療的公益項目。
晚會上,2006年德國舒曼杯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兒童組季軍、小浪漫曲特別獎獲得者、11歲的深圳聾童徐夢琪和正在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接受語言訓練的聾童在晚會上表演了精彩的節(jié)目,電影《漂亮媽媽》的主人公——聾人中學生高炘講述了在政府、社會和家庭的幫助下自強成才的感人故事。宋祖英等藝術家在晚會上演出,呼吁社會各界把更多的愛奉獻給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孩子們。
本次活動籌集物資和善款折合人民幣2億多元,將全部用于貧困聾兒康復事業(yè)。
集善嘉年華
集天下之善心,謀殘疾人之福祉。集善嘉年華自2003年起已經(jīng)成功舉辦六年,前六年累計籌集善款5000多萬元,用于資助殘疾人康復、教育、文化出版和汶川地震災區(qū)災后重建等工作。
“ 集善嘉年華”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2004年的主題是“為了殘疾兒童,同是祖國未來”,資助四川建設了三所特教學校,讓3500多名貧困殘疾兒童重返校園。2005年的活動主題是“關愛盲童光明行動”,資助內(nèi)蒙古、廣西、四川、新疆地區(qū)建設特教學校和特教班,出版了國內(nèi)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盲文版《現(xiàn)代漢語小詞典》。2006年的活動主題是“敞開心語,一路同行”,資助了第一個國家孤獨癥兒童研究與康復機構,以及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附屬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的兒童自閉癥綜合康復與研究項目。2007年的活動主題是“關注北京殘奧會,助力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資助中國殘奧委會為參加2008北京殘奧會的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購置設備。2008年的活動主題是“資助汶川地震災區(qū)致殘兒童裝配假肢和截癱殘疾人康復訓練”,幫助因地震截肢、截癱的殘疾人及時補償和恢復功能,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今年我們的主題是“幫助貧困聾兒走出無聲世界”,通過資助聾兒佩戴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以及科學的康復訓練,幫助他們走出無聲世界。
照羊羊的話說他們也是每年一邊做,一邊學習和了解。比如像今年因為關注聾兒,才知道0至6歲是他們康復的黃金時段,但有大量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去寶貴的康復機會。正是因為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參與慈善事業(yè),所以我們從去年開始,在原有的“集善嘉年華” 慈善晚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集善嘉年華”大型公益演出,有無數(shù)的明星志愿加入到我們的隊伍當中,這其中又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記者:你是怎么想到要做“集善嘉年華”這樣一個活動的?
羊羊:主要還是受家庭的影響吧。從小家里就一直教育我們要樂于助人,而且我從小就看到家里人為各種事情捐款。尤其是爺爺奶奶,爺爺不是特別愛說話,而奶奶則特別熱心,總是見她到處捐款,幫助別人。像什么希望工程、京劇,還有家鄉(xiāng)的事情,只要有人找她,她都會熱心幫忙。爺爺奶奶也鼓勵我們參與慈善捐助活動,把自己的零花錢捐出去。
而且我在國外生活很多年,也受到了不少這方面的影響。像國外有很多大的基金、非盈利組織,個人也都比較有慈善的意識,從小就會接觸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除了政府,應該讓更多人參與到慈善活動當中,讓慈善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習慣。
記者:你是什么時候出國讀書的?在學校學的是什么專業(yè)?
羊羊:我16歲到美國讀高中,之后又讀了大學,學的是心理學專業(yè)。我很喜歡社會心理學,覺得很有意思。
記者:那個時候?qū)ψ约何磥碛惺裁丛O想呢?畢業(yè)之后又從事什么工作?
羊羊:一開始我比較想做傳媒。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奧美廣告公司。
記者:上學時你打過工嗎?
羊羊:我假期回國的時候,會去希望工程做義工。也去過律師事務所、傳媒公司實習過。
記者:那你最開始是怎么做起“集善嘉年華”的?
羊羊:我回國以后一直想做一點事情,就想到做一個慈善晚宴,那時中國好像還沒有這樣形式的活動。2003年,我們舉辦了“集善嘉年華”的慈善晚宴。當時就想跟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合作,但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沒敢去找舅舅。而是和中國慈善總會合作,募集到210萬元。因為成功了,所以才敢去找舅舅,之后就和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從第二年一直合作到現(xiàn)在。
記者:據(jù)說你們的家庭關系十分親密,大家都生活在一起?
羊羊:我們家一直是大家庭在一起生活的。除了爺爺奶奶,我的兩個舅舅家、姨媽家,還有我們家,都住在一起。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十幾口人每天一起吃飯。
我們幾個孩子不分內(nèi)外,都叫爺爺奶奶,不叫外公外婆。我從小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因為我三個月的時候,父母就出國工作了,一去就是四年。所以我一直是被大家庭照顧長大的,跟家里人所有的人都特別親。對我來說,舅舅和姨媽也都是爹媽。大家都說我從小是在舅舅床上爬大的。我剛生下來不久,大人就把我放在舅舅的床上,舅舅不能動,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我學會了爬以后,就在他身邊爬來爬去。
記者:爺爺平時都怎么教育你們呢?
羊羊:爺爺平時并不會特別跟我們講什么道理,但很注重我們的教育,希望我們從各個方面學習不同的知識。小時候,我們的成績單都要給爺爺看。他希望我們能夠接觸新的東西,見多識廣。所以爺爺出去參加各種活動,只要可以都會帶著我們一起去。像參觀工廠、植樹,包括南巡,都會帶著我們這幾個孩子。他不會刻意告訴你要保護大自然,但他會帶著你一起植樹。
我16歲的時候,在我出國之前,爺爺跟我談了一次話,告訴我出去以后“不要害怕,不要哭!彼f爺爺當年去法國的時候也是16歲,那時候條件不好,要勤工儉學。爺爺還對我說,“你們長大以后,不做大的事情,也要做中的事情,不做中的事情,也要做小的事情。一定要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所以我現(xiàn)在做慈善的事情,也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團隊,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做不了太大的事情,但誰也都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多做一些事,會讓這個社會更加有人文關懷,而且?guī)椭藙e人,自己也很快樂。
記者:爺爺去世時你在身邊嗎?
羊羊: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在美國。那個時候我剛剛放完假從中國回到美國上學。我走的時候,爺爺住在醫(yī)院,誰也沒想到他的病情惡化得那么快,住院三個月就去世了。我在美國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跟學校請了假趕回來。沒有見到爺爺最后一面,很遺憾。但這是無法預計的事情。
記者:今年你的奶奶也去世了。在你心中,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羊羊:奶奶是家庭凝聚的核心力量。奶奶可有本事了,她當年是云南省第一個考上北大物理系的學生。奶奶的性格很開朗,她對我們的影響很深。
她為人特別低調(diào),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什么特殊人物,就是一個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好爺爺。爺爺去世后,奶奶基本沒有出過家門。她說自己一出門,就
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還是哪兒也不去了。連外地療養(yǎng)也不去了,就是怕打擾別人。
記者:鄧小平和卓琳的去世,很多人都很關注和悲慟。作為家人,你們?nèi)绾慰创麄兊碾x去呢?
羊羊: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曾經(jīng)很輕松地和家人聊過身后事的話題。爺爺說,我死了以后,遺體捐獻,骨灰就拿到馬桶里沖掉,不要給后人添麻煩。奶奶說與其沖掉,不如撒到櫻桃樹下當花肥。大家還笑道,那我們都不敢吃櫻桃了。其實,我們?nèi)胰说浆F(xiàn)在都沒有覺得爺爺不在了,覺得他每天還跟我們在一起,還能看到我們。
記者:作為鄧家的后代,你會覺得有一種優(yōu)越感或者享受到什么特殊待遇嗎?
羊羊:像我們幾個孩子都不姓鄧,而是跟著奶奶姓“卓”,就是因為不愿太張揚了。我從小上學,也是坐公車,騎自行車。出國讀書的時候,學校也不知道我是鄧家的人。
我并不覺得我因為家庭背景就應該比別人多得到什么,沒有什么是你應該得到的。我們得到的東西已經(jīng)很多很多了,非常幸運,從中受益匪淺。而且別人對我們好,尊重我們的家庭,也不是因為我。我認為,我是誰并不很重要,但我能做什么,就應該去做什么。像我現(xiàn)在接受采訪,也不是想宣傳自己,而是為了慈善事業(yè),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到慈善公益事業(yè)當中,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我是不會接受采訪的。
記者:除了慈善事業(yè)之外,你現(xiàn)在還從事什么其他的工作呢?
羊羊:我們在做一個中國藝術基金會,這也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機構,主要做些文化交流項目、教育項目。
記者:除了工作以外,你有什么興趣愛好呢?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羊羊:吃算嗎?呵呵。我很喜歡吃,也喜歡旅行,還喜歡各種文藝文化的事情,我們的公司也主要是做這方面的事情。我喜歡簡單的生活,別讓自己有太大的壓力,順其自然,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記者:這些年從事慈善事業(yè),你接觸到了很多的孩子。如今你馬上也要做母親了,以后會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羊羊:其實我覺得我從孩子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比我能給他們的要多得多,實際上是我在受教育。他們的純真、堅強,比很多大人要心無雜念,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所以以后我和我的孩子應該是互相學習,他成長,我也成長。
記者:那有了孩子以后,還能有那么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yè)當中嗎?
羊羊:說實話,“集善嘉年華”已經(jīng)成為了我精神上的支柱,每年不做這個都不知道該做什么了。不僅是我,很多人都是如此,像白巖松,每年都主動擔任“集善嘉年華”的主持人,他說自己每年都很期盼著“集善嘉年華”。是的,我們都很期盼。
本報記者 王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