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上市,制造了一批明星億萬富翁,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任泉、李冰冰等都名列其中。近日,北京一家名為時代華語的民營圖書公司也如法炮制,以極富競爭力的稿酬,外加原始股權來吸引作家、策劃人加盟,并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千萬、億萬身家不再是夢想,而在于您的一念之間。”
盡管這家圖書公司還沒有上市,但掛出的這幅“招賢榜”還是引起了媒體和業(yè)界的關注。至于此舉是否真的能夠打造出幾位身價千萬、億萬的作家,還需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首先,作家的“一念”并非那么好動。時代華語“稿費+股票”合制而成的糖衣炮彈,瞄準的無非是國內(nèi)那些最具商業(yè)價值的作家,但這批作家也是出版商爭搶的對象。你有高稿費和原始股權,別人同樣也有高版稅外加其他誘惑。況且,一些作家(如郭敬明)早已通過自己的商業(yè)模式,實現(xiàn)了價值最大化。
其次,中國作家對股票感興趣的不多,國外作家亦是如此。沒聽說過有哪位作家是憑借股票而不是通過寫作來體現(xiàn)自己價值的(余秋雨除外)。作為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奮斗十年才等來這一天,而作為“民營書業(yè)第一股”何時能上市,上市后前景如何,對作家而言更是未知數(shù)。作家和娛樂明星,在身價上本來就不具可比性。所以,即便作家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東,身家上億也不過是個美麗的肥皂泡。在民營圖書公司實實在在地登陸股市之前,所謂原始股權,炒作的成分要大于其可行性,筆者嚴重懷疑會有幾位作家為這份“招賢榜”動心。
余秋雨憑借徐家匯商城上市而一躍成為億萬富翁,并不是以其在寫作上的貢獻換來的股權購買機會,和其他該股票持有者一樣,是投資行為,和寫作無關。而將寫作和投資捆綁在一起,并且將這種模式當做幫助作家出書和賺錢的一種捷徑招攬生意,究竟是雙贏還是雙輸,這值得探討。作家通過寫作賺錢天經(jīng)地義,出版者通過經(jīng)營作家的作品獲利同樣無可厚非。一直以來的模式是,作家和出版者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一個負責寫,一個負責怎么對外宣傳和銷售。這也是國外流行的經(jīng)紀人性質(zhì)的合作方式。突然有一天,作家不但要寫,還要考慮到寫這本書會給自己換來多少股權,再動筆時,他們的潛意識里會不會多了股票而少了份專心?
毋庸諱言,這已經(jīng)是一個寫作被金錢嚴重左右的時代。商業(yè)化寫作成為主流,所謂純文學創(chuàng)作,已成曲高和寡的個人行為和愛好。這其實并沒有什么可指摘的,如果符合消費需求,那么商業(yè)化寫作足以找到足夠多的生存理由。為了迎合讀者而寫,為了迎合出版市場而寫,即便如此,商業(yè)化寫作也并非沒有底線可言,它的底線便是,作者在通過寫作獲得利益時,仍然會有對閱讀心理細致入微的體察,對時代脈搏有著敏感而準確的把握。而當擴張的金錢欲望越界沖垮這條底線時,作者便會失去判斷,很有可能成為只為利益寫作的機器。
J.K.羅琳不是哪家出版公司的股東,她一樣可以寫出《哈利·波特》并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作家。很多國外一流作家,憑借出色的文筆和良好的版權保護規(guī)則,仍然可以成為千萬富翁。所以,與其在股權上做文章,不如為作家搞好服務,健全并完善圖書出版的運行機制,讓作家在健康的產(chǎn)業(yè)鏈上完成他們的本職任務,這才是正道。
韓浩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