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粵劇界座談,為“南國紅豆”的發(fā)展大聲疾呼
紅線女:粵劇要加油
“粵劇團能否恢復‘提場’這個設置?”,“全省主要的粵劇團都沒有一個專職編劇了!”,“粵劇當務之急是大量培養(yǎng)人才!”……昨天,在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會長的主持下,新?lián)Q屆的廣東粵劇工作者聯(lián)誼會諸位代表齊聚,為“南國紅豆”粵劇的發(fā)展大聲疾呼!
能否重設粵劇“提場”?
紅線女說,她至今只要一接觸“粵劇”這兩個字,還是會覺得心里馬上就熱了起來!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希望能夠一起為我們共同的事業(yè)如何繼承、創(chuàng)新來出出主意。“我學做戲的時候,還是念白用中州韻、唱腔才用白話,后來前輩大師們不斷創(chuàng)新,這才有了完全用粵語的中國廣東粵劇。現(xiàn)在的社會大氣候,是有利于我們繼續(xù)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全世界可以看到、借鑒的藝術形式太多了,粵劇要加油。”
她接著說:“以前戲班里有‘提場’,他們不僅負責今天舞臺監(jiān)督的活兒,還教我們唱戲、練功,對劇本也能提出不少意見,對演戲好有幫助。但今天的粵劇團里根本沒有了這個位置,是否可以恢復?”
這一提議馬上得到了另一位“大老倌”羅家寶的響應。此外,新一代的國家一級編劇梁郁南也說,不少上一代的粵劇編劇都是從“提場”做起,慢慢學習、磨練出來的,粵劇編劇光靠課堂培養(yǎng)不行,必須是在戲班里浸過泡過的。各團能否考慮恢復“提場”,有意識地從已有人員中選些有一定文化基礎、文學修養(yǎng)的人加以培養(yǎng),這樣也能部分解決編劇人才不足的問題。
粵劇團不需專職編劇嗎?
說到缺編劇,老派粵劇劇作家秦中英就“有嘢講”了!他說,現(xiàn)在全省的主要粵劇團已經(jīng)沒有一個在職的專門編劇了,這種情況讓人心焦!扒皟赡,省里撥錢辦了個編劇研究生班,我看那二十幾個人,其中起碼有十來個是水平可以的,很可惜他們畢業(yè)以后四散,好像也沒人進到粵劇團去搞創(chuàng)作!
秦中英還說,好的編劇和導演都要在舞臺上才能磨練出來,而現(xiàn)在我們一些粵劇重點劇目都時興請北方的導演和編劇來創(chuàng)作,又怎么能培養(yǎng)出本地人才呢?“有領導說,粵劇團不用養(yǎng)專門編劇,需要排戲時全國范圍內(nèi)挑選、花錢買就行了。但這樣出來的作品與團里有專門編劇量身定做、不斷磨合成長是完全不一樣的,也會讓粵劇變得越來越不專業(yè),失去自己的特色。”
粵劇為何出不了流派?
羅家寶則認為,粵劇目前缺乏人才是全方位的,不僅是編劇,演員方面也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一般說來,衡量一個劇種是否興盛,可從它的流派發(fā)展看出一二。可是粵劇現(xiàn)在最多有‘鑒腔’、‘B腔’、‘蝦腔’,卻還形不成流派,因為搭不起流派。大量培養(yǎng)人才是當務之急。”
廣州粵劇院的著名小生黎駿聲認為,粵劇要走向市場,還需要懂行的營銷人才來運作。此外,在廣州地面上的這些粵劇團,如果能夠整合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宣傳平臺,暢通地將粵劇資訊提供給市民和戲迷,一定會收到明顯效果。
時近午間,年過八旬的紅線女絲毫沒有倦意。她捧著記了滿滿好多頁的筆記本,再三對記者說:“粵劇真的需要社會多關心、多提倡,甚至是認真提些意見、指出不足也很好!我近來去上海、杭州看過,他們在傳承當?shù)匚幕矫娑甲龅煤馨,廣州也要保護和傳揚自己的文化啊!莫讓我們‘文化味’淡下去!”
記者鄧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