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三日電 (記者 應(yīng)妮)在中國第四個“文化遺產(chǎn)日”的今天,由文化部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展;展覽著重展示了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的精品。
展覽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以展板形式介紹國務(wù)院剛剛批準公布的第二批四千四百七十八種《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及六十二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第二部分分為先秦兩漢簡牘、寫本時代文獻、宋元善本、明清善本、明清稿抄本、佛教典籍、地方志、輿圖、拓本與鈐印本、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獻等十個單元,匯聚了全國九十七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私家等古籍收藏單位三百件古籍珍品,均是從國務(wù)院批準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遴選而出。
公元三百九十九年的敦煌遺書跨越一千六百年與觀眾見面,成為展覽中年代最早的珍貴展品。二十件敦煌吐魯番文書、五十件宋元刻本、八十件名家抄稿本、十二種民族文字古籍在展覽中亮相。此外,一些展品是之前從未見諸《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各家目錄著錄的珍貴古籍,第一次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如安徽皖西學院的一部宋衢州州學刻元明遞修的《三國志》,云南大學圖書館的宋刻《春秋經(jīng)傳集解》,遼寧省圖書館的宋淳熙年間浙刻《揚子法言》,頗引人矚目。
第三部分主題為“光明的未來”,展示“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第一期成果及近年古籍征集和海外回歸古籍。展覽還通過大、小展板介紹文獻特點和人物、版本、文獻知識。
據(jù)介紹,剛剛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從申報上數(shù)量到收藏單位的范圍都較第一批有大幅度的擴展,特別是澳門大學圖書館有三部古籍入選其中,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首批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藏品。
但考察中發(fā)現(xiàn),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不少珍貴古籍收藏環(huán)境惡劣,且目前尚未有任何改善,古籍保護人才依然匱乏,無法承擔起如此繁重的工作和艱巨的任務(wù)等。(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