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鬧劇年年有,已成中國文化界的景觀,2009年這起“大師門”事件尤其熱鬧,因為身陷其中的是之前公眾形象接近完美的“國學大師”文懷沙。學者李輝帶有“炮轟”性質(zhì)的文章,從年齡、經(jīng)歷、學識三個層面,對文懷沙進行了“一個缺點也不放過”的質(zhì)疑,在李輝看來,“國學大師”成了造假大師,從現(xiàn)在的發(fā)展態(tài)勢看,又一位大師的倒掉,幾乎成為了現(xiàn)實。
李輝用如此勁爆的語言對大師外衣實施扒光動作,是一種高風險行為,且不說他違背了“為尊者諱”這一古訓,有可能招致道德上的指摘,僅從現(xiàn)代社會尊重個人隱私角度講,萬一某一質(zhì)疑無根無據(jù)的話,也很容易陷入被動局面。但網(wǎng)絡(luò)時代對于“真相”一詞的高度敏感,讓李輝背后擁有了充足的支持力量,網(wǎng)絡(luò)調(diào)查有高達92%的人“相信文懷沙造假”的比率,也不得不讓文懷沙進行必要的回應。
古往今來,即便經(jīng)住時間考驗,成為舉世公認的“真大師”們,也難說沒有道德和行為上的瑕疵。經(jīng)受輿論的拷問和自身反省帶來的痛苦,并對人生和生命給出最誠實的自我評價,這也是很多大師必須經(jīng)過的心靈道路。人們可以容忍坦然面對缺陷的大師,并且會將之升華為真性情,卻極度反感大師進行自我包裝和美化,這種行為更會加劇大眾將偶像推倒的決心。
所以,從文懷沙的學生撰寫辯護文章,到文懷沙的兒子替父親回答質(zhì)疑,再到文懷沙通過鳳凰網(wǎng)發(fā)表聲明,走的都是大而化之的路線——對于學生征詢是否狀告刊發(fā)李輝文章的媒體,文懷沙說,“不可以,也沒意義,那正是人家希望的”,包括文懷沙所發(fā)聲明的重點落腳處,“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些都不能與李輝的“正面回答我的質(zhì)疑”形成信息對稱,大家看到的是回避和躲閃,而不是用事實回擊“流言”的信心和勇氣。
李輝要求的“正面回答我的質(zhì)疑”,在大師遍地的中國有著其現(xiàn)實意義。處在物質(zhì)發(fā)達精神迷惘期的中國,在大師匱乏的時代,出于緩解內(nèi)心焦慮的需求,人為地將一批批根本不具大師實力的文化人,捧到了“大師”的位置上,而深諳“大師”這枚印章在官方和民間的巨大通行價值的投機取巧者,也紛紛“被動的”、“退一步的”甚至“被逼無奈”地成為了大師。對于“偽大師”的打假,通常由知識界開始,往往這樣的打假行為,還經(jīng)常會被公眾認為是文人之間的相輕,“偽大師”們也通常利用人們的尊敬和同情,繼續(xù)為自己化妝抹粉,但假的終歸是假的,頭上罩著光環(huán)但卻經(jīng)不起推敲的大師,如同被風化的泥雕,一觸即碎。
民間有俗語說,“上得去下得來的才是大師”,意指大師不僅要在境界上高瞻遠矚,更要具備與民間對話的實用價值。作為衡量大師的一個標準,“經(jīng)得住推敲”以后也要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是大師的必備條件,當然,推敲范圍不僅限于李輝這次提出的“年齡、經(jīng)歷、學識”三個層面,更要擴大到對大師的人格、品行和風范進行全面考量的高度。
韓浩月(北京 專欄作家)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