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未必都要遵循從正楷練到草書這樣的套路,當今中國書法存在四大認識上的誤區(qū)——原廈門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孫敏昨天向本報記者傾訴了他的思考。
孫敏從事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30多年,創(chuàng)作與理論并重,有十多部專業(yè)著作出版,曾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理論獎。他認為,對書法認識的誤區(qū),讓許多人一輩子陷在里面出不來,而且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誤區(qū)一:先練正楷
孫敏說,一定要先把正楷完全練到家,才能寫好行書和草書,這是個很大的誤區(qū)。書法家和一般學生學習書法的目的不同。一般學生學習書法為的是把字寫整潔,書法家則是以書法為載體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書法家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個性,來決定究竟以正、草、隸、篆哪種書體及哪種書風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重點。張旭、懷素的楷書或許不如顏真卿、柳公權,但他們的草書卻登上了書法史的巔峰。祝枝三的楷書不如文征明,但他的草書成就卻遠遠超過文征明。有的人的個性是不適合寫楷書的,你非要他把人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和精力花在練楷書上,只會磨滅他的靈性,壓抑其情感。
誤區(qū)二:臨帖要“像”
有觀點認為要把古人的碑帖都臨摹好,才能進行創(chuàng)作。孫敏說,把前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這太傻了。我們應該了解古人走過的路,在他們的基礎上尋求發(fā)展。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定要只臨一本帖,要臨得神形俱似。孫敏認為,臨帖不能“從一而終”,而要“見異思遷”,只有多了解各種碑帖,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學習借鑒。臨帖也要保持個性,不能變成了別人。古代名家臨帖,大多個性鮮明。
誤區(qū)三:幼年習字
許多人相信,學習書法年齡要小。孫敏認為,從小練習書法固然不錯,但是成年以后有了相當?shù)娜松啔v和綜合素質(zhì),更能鑒別好壞和高下,這時候開始學習書法也不遲,也可能創(chuàng)造出成就。
誤區(qū)四:迷信“專業(yè)”
孫敏說,如今書法家越來越趨向“專業(yè)化”。有的專業(yè)書法家,除了會寫字,別無所長。而中國書法史上,幾乎所有有成就的書法家都不是“專業(yè)”的。他們有的人在文學、美術、宗教、政治等其他方面的成就甚至超過書法。書法脫離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的。 本報記者 林明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