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華
紀連海先生在《點評乾隆名臣》中介紹,和珅幼年父母早亡,在家缺乏親情關(guān)愛,在外嘗盡人間冷暖。妻子馮氏的到來,“使他感覺到了家庭的溫暖,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還讓他擺脫了‘不肖有三,無后為大’的尷尬局面,使他充分享受到了‘天倫之樂’的幸!(140頁)。
這里的“不肖有三”顯然是“不孝有三”之誤。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東漢趙岐在“無后為大”下面加注說明:第一種“不孝”是子女一味順從,父母有過錯也不勸說,使其陷入不義之中;第二種“不孝”是家境貧窮,父母年老,子女卻不去謀求俸祿來供養(yǎng)父母;第三種“不孝”是不娶妻生子,導(dǎo)致家族香火中斷。而“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不肖,本義指子孫后代不像自己的祖先,引申指子弟品行不好、沒有出息;不孝,指不孝順。兩者意思相近,但重點不同。比如“不肖子孫”與“不孝子孫”,前者強調(diào)的是子孫自身的品性不良,后者強調(diào)的是子孫對父母長輩不夠孝順。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個固定的說法,從來沒有寫成“不肖有三,無后為大”的。這個差錯估計是出版社的失誤吧。
豈能依據(jù)電視劇說歷史
◆吳全鑫
紀連海先生在《歷史上的多爾袞》中說,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太后是蒙古族,她想給順治找個蒙古女人作老婆, 可順治死活不肯。“最后,沒有辦法,孝莊皇太后決定給他討個漢人的女兒,那得跟他商量,最后給他討的是誰呢?漢人孔有德的女兒,孔有德,孔夫子的后裔啊!(21頁)紀先生說,關(guān)于這件事,在《孝莊秘史》等電視連續(xù)劇里面有所揭示。
紀先生根據(jù)電視劇內(nèi)容來判斷順治皇帝最后討了孔有德的女兒,這種研究方法是不足為訓(xùn)的。
孔有德,史有其人,生活于明清之際。原為明朝參將,1633年投降后金(清)。清兵入關(guān)后,他攻略西南各地,曾封定南王,駐桂林。1652年,明將李定國攻破桂林,孔有德兵敗自縊。
孔有德唯一的女兒名孔四貞,從小便許配給孔氏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子械滤篮螅凰腿肭鍖m,受郡主待遇,順治十七年(1660)被封為和碩格格?滴踉(1662),她與孫延齡完婚,后隨夫赴桂林。1677年,孫延齡被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琮襲殺?姿呢懞蠓稻纤烙诰┲。
在已知的順治帝的20名后妃中,漢族妃子有5人,其中并無孔氏。
如果能夠根據(jù)電視劇來說歷史,那么蕭峰就是阻止遼國進攻南宋的功臣,郭靖就是鎮(zhèn)守襄陽、成功阻止蒙古大軍的豪杰……那將有多少歷史得重寫啊!
多爾袞立弟為子?
◆汪明遠
順治皇帝五歲登基,多爾袞擔任攝政王,成為大清王朝的實際掌權(quán)者。但多爾袞三十九歲時得了重病,自知活不長久。正值盛年的他是否可能踢掉順治,自己做皇帝,再另選人做太子繼承皇位呢?
紀連海先生《歷史上的多爾袞》一書講“多爾袞之死”時,認為理論上存在這一可能,并分析一旦多爾袞成為皇帝,繼承人只能是他的弟弟多鐸、哥哥阿濟格、養(yǎng)子多爾博三個人中的一個。在298頁中有這樣一段話:
多爾袞和他的弟弟多鐸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多爾袞沒有子嗣的情況下,立多鐸為自己的子嗣,立自己的弟弟為下一任皇位繼承人,合理合法。
“子嗣”就是傳宗接代的兒子。多爾袞的妻妾共16人,卻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子嗣,后來抱養(yǎng)了弟弟多鐸之子多爾博。多鐸是多爾袞的弟弟,多爾袞若成皇帝,并決定由多鐸來繼承皇位,那多鐸就是皇太弟。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皇位,但哥哥怎么能立自己的弟弟為傳宗接代的兒子呢?哥哥稱呼弟弟為兒子,這與封建倫理不符,可不是什么“合理合法”的事情,多爾袞怎么會這樣做呢?
查電視錄像,紀先生在《百家講壇》說“多爾袞之死”時,原話如下:
多爾袞和他的弟弟多鐸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多爾袞沒有子嗣的情況下,立多鐸——自己的弟弟——為下一任皇位繼承人,合理合法。
奇怪,在電視上,并沒有多爾袞立弟為子的說法,到了書上怎么會多出一句話來呢?是紀先生自己補的,還是編輯自行加的?不論是誰添的,這種說法都是不可取的。
“跳海自殺”的史實辨正
◆張惠木
紀連海先生在《歷史上的多爾袞》中說到元滅南宋的歷史:
……到1276年,元滅南宋,1279年,元朝的軍隊把南宋的最后幾個人追到了哪兒?今天廣東南海,海外面的一個叫牙山的地兒,在那兒,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南宋的最后一個丞相陸秀夫背著這個才四五歲的皇上,跳海自殺……(126頁)
這段文字中有兩個問題。
第一,丞相陸秀夫背著宋帝趙昺(bǐng)投海的地方不是所謂的廣東南海(今屬佛山)“牙山”,而是廣東新會“厓山”。且看《辭!贰皡兩健保骸皡,一作崖。亦名厓門山。在廣東新會市南,與湯瓶嘴對峙如門,形勢險要,南宋紹興時在此置寨,是控扼南海的門戶。宋末為抗元的據(jù)點,1279年宋軍戰(zhàn)敗,陸秀夫負帝昺沉海于此。”《辭源》的表述與此基本一致。廣東的南海在佛山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北部,其實并不靠海,陸秀夫和宋帝趙昺不可能在那里投海。
第二,宋帝趙昺投海時不是“四五歲”。1276年,元軍破南宋都城臨安,虜宋恭帝北去。大臣張世杰、陸秀夫等擁益王趙昰(shì)、衛(wèi)王趙昺沿海南走,立趙昰為帝,年號景炎。景炎三年(1278),宋端宗趙昰去世, 趙昺繼位,改年號為祥興。祥興二年(1279)二月,與元軍決戰(zhàn)兵敗,投海而死。趙昺生于1271年,1279年他已經(jīng)八歲了。
(本欄作者可獲贈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一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