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川六月十八日電 題:搶救羌族文化,刻不容緩
——馮驥才北川行記
中新社記者 肖青
雨大、風大,站在已成“死城”的北川縣城邊上,幾乎讓人難以站穩(wěn)。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心情暗淡的日子,由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馮驥才領隊,數(shù)名歷史學家、羌族文化研究專家、古建筑專家、民俗專家等組成的調(diào)研隊來到這里,靜靜地體驗這一片孤寂。
此前的五月二十日,馮驥才向各界呼吁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以表達對遇難者的哀思和為后人提供警醒。近一個月來,馮驥才一直為此事奔走。此想法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贊同。
遲至今日,馮驥才終于踏上了北川的土地?吹揭殉蓮U墟的縣城,馮一時無語。他承認,看到北川后的第一感覺是震撼!安粌H是跟地震有關,更多地想到了羌族文化的傳承問題!彼J為,羌族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弱勢的、被邊緣化的民族,如果因為此次大地震而被整體遷徙,將有可能使其民族特性瓦解、分化乃至消失,不利于保護。
“第二個強烈感受是心痛”。當北川縣文化局林川局長介紹說,此次地震導致該縣六位專門研究羌族音樂、舞蹈創(chuàng)作的工作者全部遇難、全縣有關羌族研究資料全部被毀時,馮驥才很難受。他說,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特性就是口傳心授,心領神會,當傳承者、研究者故去后,就根本無法衡量這樣的損失究竟意味著什么。所以,對于文化工作者來說,加緊搶救發(fā)掘羌族文化,刻不容緩。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無法估量的傷心,在凝視北川縣城許久,馮驥才率領大家向廢墟默哀一分鐘。
對于備受關注的“地震博物館”建設,馮驥才建議設在北川。而且,他認為,博物館應該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廢墟遺址,二是博物館,三是一座紀念碑。他提出,地震博物館應該包括北川中學至縣城整個區(qū)域,從北川中學開始設立步行通道,讓參觀者步行進入到一個讓人敬畏的氛圍。博物館不是展覽痛苦,而是讓參觀者感受到人類面對災難所表現(xiàn)出的生命的頑強與人性精神。據(jù)悉,世界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災難博物館,如意大利的龐貝遺址博物館和唐山抗震紀念館等,都有這方面的設計考量。
一路無語。在擂鼓鎮(zhèn),來自青片鄉(xiāng)小寨子溝的王安蓮為馮驥才一展歌喉,唱起了羌族歌曲《沙米》,同行的羌族姑娘跳起了薩朗。馮驥才看得陶醉了,他動情地說“在這樣的大地震后,看到你們的歌舞,讓人的心都要哭了。這么好的歌,這么美的舞,我們絕不能讓它流失。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要幫助你們把它傳承下去!(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