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香港的“大學師生監(jiān)察無良企業(yè)行動(SACOM)”和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日前聯(lián)合發(fā)布《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業(yè)內地血汗工廠報告》。女首富張茵旗下“玖龍紙業(yè)”,因存在勞動條件特別惡劣、勞動合同違反法律規(guī)定、對工人肆意罰款、歧視乙肝病毒攜帶者等問題,被直指為“港企之恥”。
關注這一事件,似乎沒有必要聚焦于前女首富這樣的標簽,倒是應該看看是誰挑起了戒備森嚴的幕簾,是誰試圖讓人們目睹壓榨勞工血汗的恥辱真相。是的,是以SACOM為主體的香港社會團體,正是他們勇于揭黑的公益行動,體現(xiàn)了公民社會之善。
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實踐表明,一個國家、市場、社會三分的嶄新框架,正在成為權利與權力均衡的較優(yōu)選擇。公民結成國家以期待政治權利,組成市場以尋求經(jīng)濟權利,建立公民社會以力圖自治并與國家及市場相互制衡。公民社會的主體不是公民個人,而是形形色色代表著公益的社會團體,因為團體之力可以校正權力自我擴張的本性,亦可以對沖市場唯利是圖的弊端。權力難免存在不作為或亂作為,資本難免存在極端的利己或殘忍的損人,公民社會的存在價值并非為了分離,而是為了善意的整合與維護。惟其如此,公民社會之善才顯得不可或缺。
內地的公民社會正處于從理論呼吁到實踐摸索的起步階段,來自香港的SACOM所帶來的正好是一部值得觀摩的預演樣本。或許SACOM與玖龍之間并無經(jīng)濟利益的瓜葛,但社會組織所看重的是杜絕血汗壓榨所達成的公共利益。正是基于這種正義和善意,玖龍沒有理由拒絕公益組織對其經(jīng)營活動的積極介入。而SACOM對于違規(guī)悖德者的懲戒,既有政治層面的要求張茵辭去全國政協(xié)委員職務,又有經(jīng)濟層面的呼吁投資者拒購玖龍股票。這些策略均不具有強制力,它們更大程度上體現(xiàn)為一種輿論壓力。而公共輿論的高度發(fā)達和強大,正是公民社會成熟的內在標志之一。
今年兩會之際,前女首富張茵一度慷慨陳詞,要求取消勞動合同法中關于簽訂無限期勞動合同的條款。面對這種敢于代表群體利益說話的新現(xiàn)象,輿論也曾毫不吝嗇地報以熱烈掌聲。這位企業(yè)家應該能夠感受到,這樣的自由與舒暢恰恰是正在逼近的公民社會所賜。如今,她所面對的同樣是一種自由的利益表達。如果張茵不否認自己曾經(jīng)深孚的榮光和權利,那么她應該對同樣來自公民社會的聲音給予清晰的回應。否則,作為公民的她難免受到是否罹患理念分裂癥的追問,而她的企業(yè)也將難以擺脫輿論壓力的如影隨形。
那位打算與張茵PK的工會負責人曾經(jīng)讓人記憶深刻,盡管此事以張茵回避而告終,但工會敢于鼓呼的姿態(tài)讓人欣慰。從理論上說,工會與SACOM一樣屬于社會團體。既然SACOM可以通過調查公開指責玖龍為血汗工廠,擁有更多資源的工會組織未必沒有這樣的實力。工會的寂然無聲,顯示的或許是它太多的掣肘與顧忌,同樣也提示公民社會建設的任重道遠。血汗工廠不獨是商人之恥,同時也是監(jiān)管者的恥辱,權力的不作為往往對應權利的受剝奪。如果說“有投訴就調查”也算一種表態(tài)的話,SACOM的報告算不算一種投訴,似乎不必費心爭論。積極回應公民社會的善意舉措,是資本和權力的內在義務。(周東飛)
圖片報道 | 更多>> |
|